APP下载

浅谈如何理解《弟子规》中“入则孝”

2017-05-08刘玉芝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弟子规素质教育

刘玉芝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同样也对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以分数论英雄”,但是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入,素质教育相关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而如何才能培养处更多优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当下中小学校,尤其是相关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因此,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开始走进课堂,成为了学生除学科知识学习以外的又一重要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弟子规》。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一个内容:“入则孝”谈谈相关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弟子规》 入则孝

对《弟子规》中“入则孝”的基础内容进行学习,小学生则能够深刻的领悟到祖先的智慧,并对这种不同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形式产生巨大的兴趣。纵观当下的小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且一味地受到家长的呵护和关心,从而也使得他們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毫无长幼,尊卑之分。长期如此,他们就会把这种心理带入到学校学习生活中,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然而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弟子规》中“入则孝”的内容开展相关的知识教学活动,则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而让他们反思到自己言行的不足之处,并更加明白如何正确和家长友好相处。

一、《弟子规》中“入则孝”的基本内容

(一)《弟子规》的基本概念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其中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最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主要列述的是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直到今天,《弟子规》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文学内容了。

(二)入则孝的基本概念

“入则孝”是儒家经典《弟子规》中的选段。其大概的意思是: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弟子规》中的内容,也是对他们心灵上的一种启迪。

关于“入则孝”,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就是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除此之外,在和大众交往时也要做到平等仁和,并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事情看似不重要,但是却是小学生学习“入则孝”等内容的根本基础。

二、《弟子规》中“入则孝”是如何展现的

(一)谨听父母教诲

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由此可见,千百年来,孝都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就意味着他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而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但是这却是很多小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谨听父母教诲实际上也是一种孝的体现。

因此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而不要慢吞吞的答应。同样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该赶快行动,而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尤其是当父母对我们进行教导的时候,更是要将他们的话语听到心里去,切记不能敷衍了事。

(二)学会关爱父母

很多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的比较自私,尤其是对同学和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实际上这也和孩子没有及时的接受到良好的“入则孝”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之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知道学会关系自己的父母,进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比如:每天放学回家,知道问候自己的父母;每次外出的时候,也要告知父母自己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心安。这些虽然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其实也是一种孝的体现。

(三)懂得照顾父母

父母们除了工作以外,还要全身心的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饮食,长时间也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出现生病的情况。在“入则孝”的理念中,作为孩子,这时候就应该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比如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主动熬好的汤药,在喂父母之前,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为了便于照顾父母,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尤其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因为他们生病的时候,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孩子的陪伴,这样他们的内心也会因此感到满足。从小对学生进行这种思想的灌输,他们今后在人生成长道路上也将受此深刻的影响。

三、结语

很多人都认为《弟子规》学习,主要是针对小学生所展开的知识教育,实际上“弟子”并不是指的小孩,而是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由于对字意的误解,使得《弟子规》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诸多的阻碍。虽然《弟子规》中“入则孝”所讲的内容,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将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此同时,除了“入则孝”这一内容外,《弟子规》中还包含很多的德育,智育等知识,将其融入到中小学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则更能有效实现人格的完善,同时使得我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突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杨淑芬.弟子规讲解[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雷锋小学)

猜你喜欢

弟子规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弟子规·泛爱众(一)
弟子规·谨而信(十三)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弟子规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