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017-05-08唐丁方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高职学生调查

摘要:本研究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就业压力状况、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毕业生普遍感受到一定的就业压力,41.8%的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10.8%的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18.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7%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强迫”症状是毕业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在人口学特征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就业压力感受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本文还就此提出了解决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压力 心理健康 调查 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攀高,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明显,并伴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笔者对本院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问卷的设计与运用

(一)学生就业心理问卷

依据学生就业工作中学生的问题,自编了学生就业心理问卷。基本情况有专业班级、性别、家庭生活区域三个方面。具体问题有28个问题,既有多项选择题,又有单项选择题。涵盖求职信心、专业满意度、就业意愿、专业对口期待、职业价值选择标准、薪酬待遇期待、个人素质自评、就业形势判断、就业途径、压力总体感受多方面就业心理。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采用SCL-90 ( 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ymptom Check-List 90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是国内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该量表真实性高,涉及内容广,能比较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适用于患者也适用一般健康人。该量表有90个问题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用五级评分制,由被调查者自评。90个项目中包含10个因子: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忧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状况等)。通过对总分和各个因子的分析,可以判断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由此提出具体的心理指导。

二、调查的对象

本研究在我院选取了国际物流、英语口译、外贸业务、少儿师资、涉外文秘、国际贸易等6个专业方向的312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回收调查问卷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符合调查要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压力状况调查

1.专业满意度

专业满意度采用五级评分制自评。很满意的学生占8.1%,满意的学生占33.2%,一般满意的占52.3%,不太满意的占4.4%,很不满意的仅占2%。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较高,93.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仅有少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

2.毕业生求职信心

毕业生求职信心采用五级评分制自评。相当有信心的毕业生占占9.1%,有信心的毕业生占42.9%,一般有信心的占38.1%,很少有信心的占3.5%,根本没有信心很迷茫的占6.4%%。说明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就业信心。

3.就业压力感受强度

就业压力感受强度采用五级评分制自评。一点压力也没有的学生占2.7%,基本没压力的占7.1%、一般的占37.7%,、压力较大的占41.8%、压力很大的占10.8%。从上述调查中发现学生压力感较强。

(二)就业压力的人口学特征

1.求职信心

运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调查发现不同专业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地域学生的求职信心差异性不显著。

2.就业压力总体感受

运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调查发现不同专业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地域学生的就业压力总体感受差异性不显著。

(三)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总的健康情况

从总症状指数(总均分)来看,完整填写健康量表的人共有298人,有54人自我感觉介于2—5分的范围,占总数的18.1%,说明有18.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有1.7%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从心理健康的总分和因子来看,总分和各因子的均分都超过国内常模,而且差异十分显著(P<0.01)。其中,“强迫”症状均分大于2分,说明这是毕业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忧虑,表现出“求全求美”、“优柔寡断”、“苛求自己”等症状。

3.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特征

运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均发现不同专业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地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发现不同专业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地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0个因子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就业压力感受与心理健康关系

1.就业压力感受与心里健康之間有显著地相关

从上述检验结果显示,学生的压力感受与心理健康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219,不相关的假设成立时的统计量相伴概率近似于0,“**”表示在0.01水平上,相关系数有显著意义,说明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就业压力感受越高,心理越不健康。

2.专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之间不相关

将专业满意度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084,不相关的假设成立时的统计量相伴概率为0.146,说明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心理健康之间不相关。

3.求职信心与心理健康相关度不高

将求职信心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显示学生的求职信心与心理健康总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2,不相关的假设成立时的统计量相伴概率为0.054,说明学生的求职信心和心理健康之间相关度不高。

四、建议

学生就业压力来自多方面,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才能取得实效。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

尽管学院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由于学生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不多,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期望的薪酬过高,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工作地点要求在大城市,工作环境要优越等等。学院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掌握求职技巧,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就业形势,调适就业心理。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流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以及全体辅导员、班主任要提高指导能力,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证书。必要时需要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高管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其次,改变课堂式教学模式,以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第三,建立互联网+智慧就业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求职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墙报、网络等工具宣传就业创业典型、求职创业经验交流、提供求职就业指南,通过微信、qq、移动终端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和思想动态,及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生普遍感到自己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实践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作为教育主导方的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要给以足够的改革。首先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其次,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推行工学交替,打破学科化的课程结构,紧紧围绕市场确定核心课程,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第三,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实行“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实境教学”。第四,改变考试方式和评价模式,大力推进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

(三)加强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技能,提高求职信心

求職信心和心理健康之间虽相关度不高,但和就业压力之间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求职信心越强的学生就业压力越小。学生的求职信心源自于实践活动又反过来影响实践活动。学生本人应该努力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提高求职信心。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创造条件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从地域角度讲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从性质来讲有实习实践和社会实践。同时,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考核的范畴,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实践学分方可毕业,确保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并产生成功的体验。

(四)加强心理辅导,举办招聘会,消除就业心理障碍

1.建立心理辅导体系,举办校园招聘会

本调查显示,90.3%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并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障碍。学校要建立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加强就业的个别咨询工作。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形势;其次要帮助大学毕业生学会正确评估和认识自我;第三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择业观;第第四是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第五,提供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的就业岗位,学校要担当责任,定期不定期的举办校园大型或专场招聘会,满足不同学生的求职需求,让学生发现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家庭心理支持,培养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子女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父母亲既要培养子女上的辛福感,还要培养他们的挫折感。家长给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家长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学会自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不要让他们背负过多的把家庭责任。家长要与子女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倾诉,共同应对,可以减轻大部分的心理压力。

(五)破除就业歧视,营造公平环境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人才招聘不得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疾病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体貌歧视、户籍歧视等,但实际招聘过程中招聘过程很难完全遵循这一规定,这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协同作用。

(项目来源:本文系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课题《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研究》(项目编号:hwy2012-09))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唐丁方,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高职学生调查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