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

2017-05-08李志恒赵矞萱王泽丛

祖国 2017年7期

李志恒+赵矞萱+王泽丛

摘要:拖延现象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并对大学生的成绩、自尊和情绪等具有消极影响。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民警察的使命。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胜任新时代警察的职业要求。本文针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并探讨进一步改善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方法,以期填补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研究的空白,也希望为被拖延所困扰的学生提供启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安院校学生 拖延现象 学业拖延

“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存在十分广泛。拖延现象会对学生的生活形成极大的不便和困扰,推迟、延期、怠慢、逃避学习和工作,在最后的关头才去正视学习和工作,拖延现象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工作和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目前,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关于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调查分析已有不少报道,但专门针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论述还较少。

在招警改革和提高公安院校学生入警率的背景下,对将要走向公安岗位的公安院校学生的拖延现象研究甚是重要,如果公安院校学生日后将拖延现象带到工作岗位中去,会对警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抗拖”能力强的学生个体在学校的学习和今后的警务工作中富有成效,在完成正确的警务目标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并且在警务工作中具有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反之,具有拖延现象的学生,则完全与此相反,并且,其不良影响具有持续性,影响个体今后的警察职业适应及其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对工作团队和团队中的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笔者通过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基本正常;但部分学生存在轻重度问题;大二学生较大一新生拖延现象略重;公安院校施行的警务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摆脱拖延现象的困扰。应根据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剖析公安院校学生拖延现象的形成原因,揭露拖延现象对公安院校学生的直接影响和潜在危害,转变公安院校学生的拖延思维,构建合理信念,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警察队伍。

一、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意义

对于拖延现象的研究已有颇多论述,但是多为综述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尚没有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专门研究。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在解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深刻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执法环境的改变,警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基层民警工作任务逐年加重、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监督机制不断强化、群体事件高位运行、社会征信体系缺失,公安户政管理工作、侦查破案工作、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公安机关群众工作、处置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应对和引导舆论工作、公安保障体制、公安基层领导作风建设、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警务工作的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警察队伍的执法能力和警察自身的执法素质,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预备警官的使命,除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和政治素质的培养,还应充分认识到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改善方法

公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先决条件,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方针,对学生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是人民警察的性质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警务化管理的目标,既应有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应有智能及体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德智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对公安院校学生摆脱拖延现象的困扰无疑具有极大帮助。警务化管理对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警察职业的认同,自身警察意识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警察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让学生自身喜欢上警察这一职业的同时,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减少拖延行为。此外,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通过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加强警务化管理也应根据教学工作的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严格。

公安院校的学生也应从自身认识到拖延行为的危害,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自身是否存在拖延行为,如果存在拖延行为,应根据自身拖延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首先,公安院校学生自身應注重警察职业意识的增强,增进对警察职业的职业认同,认识到加强自身公安专业技能培养、和各方面能力提高对日后参加警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番茄工作法、逆向日程表、结构性拖延和任务分割法等方式都在改善拖延行为上具有显著效果,公安院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促进自己摆脱拖延行为的困扰。再次,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认识到哪些性格特征加重了自身拖延行为,并做出适当的改变,如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坚定自己的能力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等。最后,学生还应注意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坚持吃早饭、早睡、适度游戏、课业尽早完成,严格遵守警务化管理相关规定,从而与拖延行为说再见。此外,积极融入集体,尝试集体协作,让集体的氛围带动自己,也是摆脱拖延行为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通过对公安院校学业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安院校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基本正常;但部分学生存在轻重度问题;大二学生较大一新生拖延现象略重;公安院校施行的警务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摆脱拖延现象的困扰。公安院校应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充分重视和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公安院校应根据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安院校教学育人的实践,公安院校学生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公安院校学生的拖延思维,构建合理信念,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警察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1]李志恒,本科在读,现就读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学刑事犯罪侦查专业方向,大三;[2]赵矞萱,本科在读,现就读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三;[3]王泽丛,本科在读,现就读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