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研究报告

2017-05-08丛亮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近几年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心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本课题调查了当前上海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探索“中国梦”视域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并对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梦 高校 民族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现状 报告

近年来,随着援疆政策的实施,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成为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體之一。由于他们受到生长环境、思维方式、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在大学生活的融入、学习的提高和思想素养的提升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使得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推动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方面都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凝聚了各民族的梦,推动了民族团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起到了一些示范作用,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一轮创新发展。本课题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了解和发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调研情况

编制一份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问卷是得出一份深入、全面的调研报告的前提。问卷设计共有31道题,30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包括基本信息、学业情况、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就业意向以及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看法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可能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选择调查对象群体结构要合理,要注意点面结合。为保证本研究尽量兼顾到学校办学层次、学校的规模和性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调研对象尽量涵盖上海市多所高校。通过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正需求,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力度,找寻丰富有效的教育载体,探索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本次调研通过纸质问卷、网络工具(问卷星)、人物访谈等方式取得调研对象们的广泛参与。共发放问卷294份,发放对象涉及到上海电力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我校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各兄弟院校同仁的协助下,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100%,尽可能地保证了样本的科学有效性。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以清真饮食为主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此外,还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以及与辅导员老师的访谈和讨论,征集到了24份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工作案例。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总体稳定,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认同中国梦,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能做到遵纪守法,学习认真刻苦,多才多艺,积极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学习和生活基本融入大学校园环境。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出于自身的民族感情和民族习惯,有理性的本民族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所认同的传统民族意识在个人实际生活中的影响不大,参加民族风俗活动仅仅是出于遵从民族风俗习惯去做,并不过分渲染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基本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但同时,也有一些来自少数民族集居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较差、汉语关没有过的情况,听不太懂老师授课,对于语、数、外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大困难;个别由于生活不适应、交流困难、地缘等原因难以和周围人交流,产生孤独和戒备心理;还有的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还有些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观、道德素质、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一些非主流观念。这些问题都给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各高校比较重视和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特别是对具有清真饮食习俗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民族大环境中。各校或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节日,有的还会给少数民族学生发放餐费补贴等,充分做到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建立了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会在寒假组织年夜饭时,采取为少数民族学生发冬令补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赠送过年礼物等多种举措,让留校少数民族学生们感受来自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馨;另外,对于回族的古尔帮节、壮族的“三月三”对歌节等,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等一些学校会为少数民族学生举行庆祝活动。针对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问题,清真饮食习俗学生比较集中的学校,目前基本上都开办了清真食堂或窗口。

2.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和学业负担。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家中收入少子女多,经济贫困。各校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常规助学体系,以及在评选各项奖学金和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适当向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在学业上,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课程跟不上教学等情况,许多高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进行互帮互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并在学分上采取与汉族学生有差别的方式给予照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导工作。大部分高校能够遵照少数民族的习惯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给与高度重视。一是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库,详实记录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情况,辅导员定期谈话,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二是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指导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科创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是注重挑选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并进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引导他们自觉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四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他们当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分子,积极做好发展工作。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情况看,各高校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随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增多,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较少的高校未设立相关工作部门或专门的民族工作人员;有的高校虽然配备了专职人员,但不具备必须的业务水平,一些工作往往落不到实处;少数民族学生反映,有困难不知向哪里报告,有意见不知找谁沟通;少数民族学生的统战工作有待加强,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次数较少,应定期征求并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比较敏感甚至排斥思政教育和文化交流。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群体意识,喜欢和自己民族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看重自身的民族地位,但对党的民族政策、全球一体化、世界局势对我国的影响等却较少关注和了解,这就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交往过少,造成同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不多,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加上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潮的渗透,可能诱发少数民族学生的误解,或被人利用带来不良的后果。

3.教育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实效性不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直接教导式,这样的教育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忽略了网络宣传教育的媒介和载体。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还有待于加强。另外,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4.部分高校在清真饮食问题上不够重视。一是有的学校清真餐厅做得不符合清真要求,种类较少,引起个别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学生不满意;二是在普通食堂开设清真窗口,餐具不分,使得清真学生不敢就餐;三是将清真食堂外包,使得食物价格偏高,加重学生负担。

三、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高校师生员工对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树立正确意识,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重点了解和尊重清真饮食习惯和宗教禁忌等,增加与少数民族同胞的相互间的了解和尊重,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推送承载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内容,加强网络正向思想文化的辐射力,使少数民族学生由单向的被动接受变为双向的主动参与,及时改正错误观念,从而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

(二)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要在统战部门和学生工作系统配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高校,应尽快成立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并经常组织学生工作干部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以便正确、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创建一批以“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特色化的少数民族工作室。例如中医药大学的洪汉英工作室,东华大学的56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的成立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者在当前和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老师可以积极参与工作室工作,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

(三)加强清真饮食的管理,畅通清真饮食的供应

对于招收了有清真饮食习俗的少数民族学生的院校,应设立清真食堂(灶),清真饮食及其供应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各高校在开办清真餐厅时,应采取补贴或微利的政策。清真餐厅要聘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人员,不能与其它食堂合设,更不能将食堂转包或由汉族人员承包。

(四)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

各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汉语交流有困难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汉语补课,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术语要细心解说,根据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欠发达地区、与外界交往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座谈会、茶话会等,积极组织民族学生联谊交流,加强各民族学生的相互融合。每逢遇到开斋节等重要民族节日,师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庆祝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丛亮,卢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隐性渗透研究[J].赤子,2016,(10).

[2]孙涛,邢红旗,徐学彬.“中国梦”引领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4,(08).

[3]河海生.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中国梦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6-D-063);作者简介:丛亮,上海电力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