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见”徽州木雕

2017-05-08陈献辉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木雕徽州雕刻

陈献辉

摘要:独特的建筑结构,遍布着大量的精美的图案。线条清晰柔美,普遍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朴拙简洁和谐、清新雅致、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匠心独运的徽州木雕。

关键词:徽州 木雕 雕刻

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建筑为主,木雕艺术伴随而生。明清时代的木雕题材,多以吉祥纹样,神话故事,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而徽州木雕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徽州木材资源丰富,为徽州木雕艺术提供了使其蓬勃生长的土壤;徽商的崛起与兴盛给予了徽雕艺术雄厚的财力支持,徽州的地域文化又给徽州木雕提供了文化氛围。明中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加,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主流。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一、实用、形式与装饰美

从现存的明代建筑雕饰来看,徽州木雕雕刻简洁大方,整体效果拙朴大气。清代建筑木雕刻画精美细致,在屋内门窗、隔扇勾栏上装饰满了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和山水人物故事,甚至梁架上都进行雕饰。徽州木雕不单纯只是点缀的花花草草,实际上木雕作品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以各种线条的对比造型为基础手段,配以楼台亭阁、树木花草等等,连接各个人物场景,使整个框架结构和谐自然,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木雕艺术根据建筑结构特定的范围其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安排内容配饰,以免破坏其功能,雕刻时从实物的基础形态出发,加以添加改变深化,讲究观赏视角,在统一中求变化,兼顾了结构上的牢固与建筑美学的协调。

徽州民居都是依靠天井来采光,光线从头顶上方流泻下来,房屋内的木雕就显得影影绰绰,富有动感和空间感。匠人根据建筑的需要巧妙的设计,使木雕具备了功能需求又与环境相呼应,抽象装饰与意象转换并用,造就了这些完美的纹饰。民间匠师们在物象的取舍安排上有很大随意性并非面面俱到,所有题材中为突显主题抓住重要特征加以刻画,在时间、距离、比例、透视法上并不拘泥。在外型和构图上加入了很多具有装饰意味的形状,不再是简单的曲线而是加入了方、矩、圆、三角、多边形,以及一些外形轮廓曲折不成方圆等。通过改变花的自然形态,重新结构,甚至远离原生态的抽象变形达到人为制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饰力度。同时也让它们看起来不单是植物和花卉,而是百变的女郎。抽象与写实性纹样交相辉映,是美化、表现对象的重要手段,运用一枝小草,加以理想变奏,反复旋转,规则环状排列的构成技巧给予灵秀、静中见动的意趣,在这基础上又集中实物为一体,这种极富装饰意味、质朴天成的艺术造型,是文人画不可替代的。人物刻画也是栩栩如生,简化概括和夸张虚构的手法、大胆的构图充分体现出画面的勃勃生机。一些在构图上看似非科学的错误比例、错误构图,却呈现出颇具意味的装饰效果。这种民间木雕工艺上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共同特点之一,所以好内容是要有匹配的形式来表达的,形式与装饰美是难分的。

二、狭窄的空间开阔的视野

人们都说造型艺术是属于“空间艺术”的范畴,因此,平面的绘画便极力在二维的限定中追求三维的空间效果。在写实风格的作品中通过透视、色调、光影、虚实等等手段来体现。而徽州木雕追求全方位空间放弃固定的方位,距离的单眼聚焦所留在视网膜上的结像,以散点或纵深的关照方式获取另一种空间的真实。徽州木雕雕刻方法是把原来的平面图像“凸起来”。在散光的投影下,木雕人物的头、手、胸,很浅呈弧线斜坡与外框衔接应,自然呈现了三维空间的效果。民间匠师们在处理雕刻的地方很有分寸,利用原材料本身的材质加以变化溶入建筑整体之中,再进行艺术处理,空间结构及形象自然得体,没有一丝违和之感。“山形面面观,山影步步移”这种朴素造型方式,从房屋、亭台到小桥流水的平面来展现,在徽州木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真正的站在一处向前看的话,我们的视野是很有限的,看不到山另一边的情景。作者根据自己观察的顺序,把所见连续起来,成了一览无的场景,这是焦点方式所不能及的,体现散点视觉感受的特征。当我们处于一种的移动的状态下观察和感受物象,相对于我们所在的位置而言,物象前后、左右、远近的这之间的秩序关系会有变化。这种木雕用重叠的方法,由人到山的顺序,层次错落有致,人物作为焦点突出,将情感更多的注入到了人物上。比如两个人物站立在画面最前方的中间位置,旁边一棵树,树的后面是茅屋。茅屋的后面是山……从顺序来说,树和人物是“前面”的事,茅屋是“中间”的事,山是“后来”的事;从空间距离来看,茅屋和山离我们是遥远的,而人物就在眼前。

現实中我们是无法透过墙壁看到里面的事物的,然而在徽州木雕中很多画面中仿佛房屋的墙壁被看穿了,门板变成了透明,墙面向外延伸出去,成为另一座房屋的外墙,好像长了透视眼,不需要进屋,但屋里的所有情形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生动地将表现了出来这种“望眼欲穿”的空间关系。木雕中的房屋在整个环境中是相对静止的,然而雕刻中人物的活动、外墙的线条、水流顺着一定的方向延伸,最后又汇聚在一起,曲曲折折,大小起伏不同形态加强了画面的运动感,使得木雕活了起来。乍看之下,木雕好像就是记录一个瞬间,再仔细看,木雕习惯截取几个情节片段连环容纳进一个长方形特定的空间中,也不直接表达所处季节,而是用图像语言暗示了所处时间阶段,把时间暗藏在限定的空间中,情节在里面自由地走来走去。当视角由右往左推进,串起了一个连续的故事成一条直线在推进情节的发展,感觉到了时间的流动,产生强烈的韵律感,使之不自觉的跟着画面的布局走动。最重要的是能够很大程度地表现对象,更能抒发画家内心的那种装饰情绪,不同的人物的不同表情不同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腻感受,和木雕艺术那种独到的装饰性及风格。

三、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通过借物舒怀是我国民间最常用的,也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更借助文字的谐音非常巧妙地运用于图案形象,以谐音和寓意为基础构成,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意趣横生,看上去悦目,听起来悦耳,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祈求吉祥,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由此可见中国人事事想图个吉利,讨个口彩的习俗由来已久,通常借形象的象征和名称谐音,使纹样含有某种意义。寓意图案是指寄托特定内容、意义的装饰纹样。寓意者,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如梅花寓意傲霜斗雪,松树寓意坚强不屈等等。在徽州抬头低头都可以在厅堂,居室、廊亭、天井、书房看到内容丰富的装饰图案纹样,从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及山、水、云,到传说中的瑞兽如龙、凤、麒麟等等,还有回纹、拐子等几何纹样,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乎无所不包。

吉祥纹样指以转意、谐音等比附手法构成具有某种吉利含义的纹样。寓意纹样经前百年积累,在花卉草木纹样里占不小的比例,人不断从草木花卉中寻求精神寄托,不仅寓意优良品性,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天性连结,还寓意为历经考验、生性贞静坚韧,多为文人自勉自励所用,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心里美好的向往。如竹枝与花瓶的组合为“竹报平安”,两只柿子与一只如意相配为“事事如意”等等。移花接木将几种图案或花样果实集于一体,这样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不仅节省了空间也让构图看起来更加的紧密和完美,意匠独特,充分显示了工匠们的想象力。而大部分宅子大门柱子上方的木雕内容几乎都是狮子,龙腾,牛角怪有镇宅辟邪的意思,以及藤类植物相互缠绕着的,而整个木雕镂空的部分则是起到通风的作用。房内梁处的木雕大多以花朵,花藤,盘龙为主,雕刻细腻精致。阁楼围栏都是简洁的线条相互穿插,从而构成对称且整洁的图案,并没有门窗的雕花那样复杂繁琐。即使有一些绘画构图的纹饰加入其中,作品也往往被匠人有意无意地进行过适当处理,使纹样尽量与装饰部位的外形相吻合。

木雕不仅要让图纹与实物相像,还要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更要考虑到实物雕刻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要让这些东西集于一体还要配合的天衣无缝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形成了几种构成规律,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雕刻工匠们通过对生活观察,大胆想象、夸张、变形、概括加以糅合,创造出理想与现实结合的产物。在不同场所中应用适当的题材,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刻画的生物传神,图案纹饰寓意吉祥,有借景抒情,有借事喻理,有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徽州木雕是徽州文化的縮影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影响了几个朝代,更演绎了中华文化曾经的辉煌,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飞,钱明.中国徽州木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2]董洪全.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徽州木雕[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俞宏理.徽州民间雕刻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编委会编.文化徽州[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5]张国标.徽州木雕艺术[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木雕徽州雕刻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On art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自然形木雕
汉代雕刻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