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有效:小学朗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08俞鸿瑛李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乱象策略小学语文

俞鸿瑛+李燕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和常用方法。朗读教学中存在着目标缺失、感悟缺位、层次缺乏和指导缺席等困境。这需要语文教师找准朗读的精准点,把握朗读的最佳时机,合理选择朗读的不同方式以及传授必要的朗读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朗读;乱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73-03

朗读是阅读教学绕不开的老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审视:有效朗读教学的乱象

(一)目标缺失,不知其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朗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加深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教学承担着自己的教学使命,每一次读,每一种读都应指向最终的教学目标。可是在很多语文课上,什么时候读,为什么要读,要读到什么程度……往往是模糊的。比如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逢蒙的话:“快把仙药交出来!”朗读的学生越读越凶恶,听的学生越听越开心,课堂炸开了锅。这样的读,目的何在?再比如教学说明性文章《人类的“老师“》时,教师也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读,学生只能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这样的读,又有何意义?

(二)感悟缺位,不得其要

朗读的真谛是披文入情,并以声音发乎其外。在朗读中学生涵咏文字,感受音韵的美。朗读也是读者把自身的认知、理解、思考、情感外化的过程。通过声音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变化,读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表现自己对于文章的解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外部语言。因此,有效地读必须建立在深入地悟的基础之上。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内容还未细读,人物形象还未树立,思想内涵还未体察,有感情地朗读就匆匆登场,甚至冠以美名——以读代讲。其结果必然是读也没读好,讲也未讲透,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走了一个过场。

(三)层次缺乏,不在其时

众所周知,朗读有三个要素: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词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层次性和科学的程序性。首先要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其次要读流利,不重复、不结巴,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才可能实现。因此,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先过正确流利关,后才可图“有感情”。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为了提高效率,学生的朗读训练往往只做个样子便草草收兵。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四)指导缺席,不明所以

朗读需不需要技巧?答案是肯定的。音量、节奏、气息……都有方法可讲,都有规律可言。同时,朗读又不能只讲技巧,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永远是第一位的。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情感和朗读之间如何架起桥梁?这是学生渴望学到的,也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的。然而,实际课堂中的朗读评价往往语焉不详,“你读得很有感情”“谁能再有感情一点”似乎成了评价的“万能灵药”。读得有没有感情往往全是教师说了算,怎样读才算有感情?教师没有明朗地教,学生未能清晰地懂,一切都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杨再隋教授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要研究讀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因此,没有目的、不讲方法、不讲时机、缺少指导的读怎能保证读的质量?真正的有效朗读又从何谈起?

二、实践: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

于永正老师是朗读教学的高手,他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书声琅琅。朗读,是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密钥,也是走出文本的明灯。他曾经说:“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

那么,有效朗读教学该从何做起呢?

(一)找准精读重点

语文学习应该经历一个由文字表面内容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再跳出文本追寻语言文字的美感和语言表达的精妙这样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中,教师找准该读的“点”,由这一个点让学生反复触摸语言,在字词锤炼中积淀情感,这样的朗读教学往往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隅而反三隅的效果。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归林”一段时,笔者只抓“投入”这个动词,采用换一换、比一比的方式,学生反复推敲、用心体会,发现“投”字不仅写出了灰椋鸟归林时速度快、气势足、不犹豫,还表现出了灰椋鸟对于刺槐林的依恋,而“飞入”“进入”“扑入”……无一可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当理清这一切时,学生的朗读变得充满画面感,也充满了感情。在这个精读点的作用之下,学生很快从这一段中找出了“排空而至”的“排”字,将之与“分”“推”等词语作比较,甚至引用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讨论和朗读再一次掀起了高潮。找到朗读的精准点,犹如获取了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无须多讲,学生的朗读自然水到渠成。精读点可以是文字特别精妙之处,可以是情节特别紧要之处,可以是写法特别玄奥之处,可以是意味特别深远之处……

(二)把握朗读时机

朗读训练时机的把握将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益,因此教师要善于敏锐洞察朗读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朗读必须建立在情感体悟的基础上,先讨论再朗读。当学生就某个词、某句话、某段文字有着强烈的感受之时,便是朗读最好的发生之机。然而有些时候,学生朗读的愿望会早于他们的内心情感体验。当某些文本非常吸引人,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文时,课文情节令学生非常兴奋。在还没有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的朗读想来不会很深入。这时,笔者想到了特级教师周益民教学这篇课文的案例,于是灵机一动,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在这样的时刻,全家人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你们读的时候也一定要仔细揣摩,一旦你们没读好,德军起了疑心,那就大大地不妙了。(学生笑)我们先来试读一句台词。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该怎么读,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重读“灯”字,这样才会吸引德军把注意力转移,才有机会吹熄蜡烛。

生2:(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油灯比蜡烛亮,这才是吹熄蜡烛的理由。

生3:(将“瞧”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瞧”字,因为只有把这个字说得清楚响亮,才能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也说得很好。不过,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相信你们能够读好三个人的语言,相信你们会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仔细推敲每一个字的语气。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想要朗读的时机,调整教学策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学生有了情感的推动,自然展现出了他们的精彩。

(三)丰富朗读方式

要确保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巧妙地安排各种朗读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能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快速进入文本情境;个别读利于表现个人独特的理解,也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精细情况,从而进行细致到位的辅导;对读则善于创设情境,还原场景,将学生带进文本深处;配乐朗读,能够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易于调动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分角色读则是每堂课的高潮,学生对模仿游戏总是乐此不疲……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每堂语文课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并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小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朗读的形式,让朗读发挥最佳效果。

(四)传授朗读方法

一些教师避讳朗读技巧,而基本的朗读技巧——比如不唱读、不拖调、控制集体朗读的声音等,是可以而且必须教给学生的。与此同时,朗读评价更应该提高针对性,对学生节奏的把握、重音的处理、气息的控制,甚至是表情和手势的运用,都应有实际的指导。有的时候,朗读指导可以跟课文理解无缝对接,实现共赢。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鸟语》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片段如下:“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作者对鸟儿的感情全都包含在“爱”这个字中,这个“爱“字先后出现了三次,并且爱的程度是有层次性的。笔者请学生个别朗读来表现这种层次。多名学生朗读均强调了“爱听他们的歌声和软语”。充分肯定之后,笔者暂停了教学,对学生说:“语气轻一点,节奏慢一点,也能读出层次来。”教师范读之后,学生立即发现把“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軟语”读慢读轻,同样能起到强调的效果。换一种朗读方法的强调听起来反而更有味道,更引人遐想。所以,想要强调某些内容,不一定非要加重音,读得轻一些、慢一些,同样也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在这一个教学片段中,情感的体悟先于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更好地体悟。品,是情感的内化;读,是情感的表达。教者在这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品和读互相促进和提高,朗读教学变得实在而有效。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而朗读教学则可以完美地合三为一。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的广受好评,给“有效朗读”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最有价值的参考。让我们聚焦“有效朗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读行其道,书声琅琅。

责任编辑:石萍

收稿日期:2017-01-15

作者简介:俞鸿瑛,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江苏无锡,214142)教师;李燕,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12)教师。

猜你喜欢

乱象策略小学语文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整治“饭圈”乱象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乱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