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诚实发展及诚实教育实证研究思考

2017-05-08李亚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小学生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南京市农村、郊区、城市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诚实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对诚实的认识、诚实情感、诚实教育环境、诚实行为四个方面着重分析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小学生诚实教育效果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氛围相关,小学生诚实品质随着道德认知与情感的发展对其同伴、家庭成员、教师的诚实行为认识发生明显变化,农村与城市小学生诚实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建议家庭、学校教育充分认识小学生诚实发展规律,不要做抽象的诚实道德规则灌输,营造宽松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并注重引导小学生形成诚实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小学生;诚实教育;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40-05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1]为了客观全面了解信息社会背景下小学生诚实品质发展规律,明确小学生诚实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诚实教育的效果,笔者在南京市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345份,回收134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1345份,有效率100%,属于有效问卷。问卷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小学生诚实品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小学生诚实认知与情感角度看,小学生内心崇信诚实,有不诚实行为之后感到羞愧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其主要监护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从孩子懂事开始就教育其要诚实,不许说谎、欺骗。无论是家庭主要监护人,还是学校都非常强调对孩子的诚实教育,但现实中人们总是非常主观地认为诚实教育效果差。我们习惯于无意识地存在一种假设:通过教育可以让不诚实的孩子变得诚实,改变其不诚实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实际上,儿童在早期及小学阶段,内心是非常崇拜诚实的,如果偶尔有不诚实的行为,他们会感到非常羞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内心崇拜诚实品质,对于“内心是否崇拜诚实”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1.3%,回答“有时会崇拜”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9%,累计百分比为90.3%。(见表1)

对“欺骗别人是否感到羞愧”这一问题,回答 “会”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85.5%,回答“有时会”的小学生百分比为8.8%,累计百分比为94.3%。(见表2)

(二)从小学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氛围看,家庭与学校教育严格,过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小学生通过说谎逃避惩罚

大多数孩子会说谎,都是为了避免丢脸和受到惩罚,而不是为了捉弄别人。过于强烈地惩罚这些规避的行为,会让孩子陷入不诚实的怪圈。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性格总是会被攻击,他们很快就会在心理上罩上一层保护性盔甲,用谎言来面对周遭环境。孩子生活在说谎就会受到重罚的威胁下,只会成为更高端的骗子。[2]本次调查中,对“父母是否批评自己”这一问题,回答“不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回答“有时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5%,回答“经常批评”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4.3%,回答“经常批评且很严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7.4%。(见表3、表4)表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仍然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对“父母最关心自己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父母最关心“考试成绩”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52.1%,回答最关心“思想品德”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5.4%,回答最关心“师生关系”、“是否得到表扬”等这些高度影响孩子认知与行为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分别只有8.1%和4.4%。(见表5)

对“做错事因怕而说谎”这一问题,回答“经常”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0%,回答“有时”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3.8%,同时因为规避评价而选择“记不清”的小学生占比13.1%,累计有效百分比为50.9%,也就是说已有超过半数的小学生会因为害怕、想躲避惩罚等而发生不诚实行为。(见表6)

(三)从小学生重要他人的榜样作用看,小学生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言行一致的榜样作用非常好

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心里,自己的父母、老师基本上是言行一致的。譬如,“父母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父母“大部分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49.4%,回答“全部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36.1%,累计百分比为85.5%;“老师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这一问题,回答老师 “通常能做到”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77.6%,回答“有时能”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4.9%,累计百分比为92.5%。(见表7、表8)

(四)从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看,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但在有成就动机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不诚实行为

道德行为亦称伦理行为,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泛指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各种举动和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小学生的诚实行为属于道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践行诚实行为比较普遍,如“弄坏别人东西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告知并道歉”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94.9%。(见表9)

如“老师误判了卷子之后怎么办”,回答“主动找老师改过来”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88.9%。(见表10)

但是,在生活中,小学生在受其成就动机影响时,会存在不诚实行为。如回答“班级同学会抄袭作业”的小学生累计百分比达50.2%,超过半数,农村地区小学生抄作业行为更多一些。(见表11)

同时,调查发现,小学生对别人的不诚实行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同学考试抄袭怎么办”问题,有41.6%的小学生选择“适时和他讲道理”进行劝说,有43.2%的小学生选择“举报”,直接告诉老师,还有14.1%的小学生的态度是“事不关己”,1.1%的同学由于自己也抄袭因此对别人抄袭没有反应。(见表12)

另外,“知道同学犯错怎么办”一题,选择“主动告诉老师”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达58.5%,选择“老师问的时候如实说出”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占30.8%。(见表13)

(五)从道德评价看,小学生对诚实行为的评价仍然处于模糊水平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主要还处在他律阶段,导致其对诚实行为的评价往往比较大地受到父母、教师、同伴及其他人的影响,自己对诚实行为的评价仍然比较模糊。调查发现,小学生对诚实行为的评价并不十分清楚,如“是否觉得老实人吃亏”,回答“有时候觉得”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23.9%,回答“说不好”的小学生有效百分比为18.2%,累计百分比达42.1%。(具体见表14)

二、小学生诚实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关于诚实的认知与情感教育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诚实发展,特别是他们对诚实的认知需要教育引导。调查表明,小学生内心崇尚诚实。無论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围绕小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境,进行诚实价值理解、判断、推理、选择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譬如,学校可以充分运用品德课、活动课、班会课等、结合小学生诚实道德的认知进行持续正面的引导教育。家庭可以围绕生活中的两难情境,引导孩子对诚实这一价值的认识、判断、推理,并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件让孩子体会到诚实的正向价值。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学校情感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交往的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方面践行诚实价值与行为的程度,与其生活、学习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相关。因此,家庭、学校作为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域,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家庭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信任。小学生随着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逐渐成熟,对其重要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父母及照料者的教育方式极其敏感,此时期特别需要父母在家庭生活与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与信任孩子,积极鼓励与帮助他们。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生活在充满尊重、友爱、宽容家庭中的孩子,越少有一些厌恶体验,更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更愿意真诚地对待自己与别人。第二,学校营造以人为本的情感文化氛围。学校在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评价、综合教育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从整体上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文化氛围,培育学生的自尊、自信、独立、惜物、审美等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觉察能力、情感反应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在学校学习、交往、生活中的积极愉悦体验,减少其在学习、交往、生活中不被尊重、不被信任,被压制、被欺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等厌恶体验。换句话说,学校营造以人为本的情感文化氛围,会利于培养学生拥有勇敢、真诚、坦率、信任等品质,这些品质也恰恰是学生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重要他人的诚实教育榜样力量

儿童对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的行为的模仿与批判充分证明,榜样教育力量非常重要。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榜样示范与正面教育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其父母及重要他人的不断成长。父母与老师不仅仅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用言语教育孩子,在品格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在学习、交往与生活中,言行一致、心口如一,首先能够积极践行诚实价值,这远胜任何教育的灌输与规训。当然,在以身作则发挥榜样教育力量的同时,更需要综合运用一些方法与学生一起围绕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诚实价值辨析,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交往过程中,学会判断、选择与行动。

(四)反思学校德育评价方式

当下,学校对儿童品德发展与培育的实践创新层出不穷,也在评价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对于德育评价方式的探索并不是十分有效。目前,在学校中对儿童的道德评价主要通过譬如扣分等惩罚为主的规训与教化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使儿童自身的想法、经验、表达难以在师生之间、在班级与学校之中得以自然地呈现。实践证明,儿童的认知、行为与情感在得到正向的积极反馈后,更利于学生形成与保持优秀的习惯与追求,更利于儿童抱有荣誉感地开心地学习、交往与生活。相反,负向的评价方式往往造成儿童为了规避风险、逃避惩罚、避免犯错等选择不诚实,或者故意为了赢得老师、家长、学校的表扬而选择不诚实。所以,学校德育评价,需要紧紧围绕当下儿童的生活,探索适合其主体需求又促进其行为养成、品德发展的多元形式,尽可能地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研制学生品德发展的表现性指标,在真实的生活中从利于其品德成长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6-2-16.

[2][英]伊安·莱斯礼.不说谎,我们活不下去![M].杨语芸,译.台北:漫游者文化出版社,2012:52-53.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青年专项课题“信息社会背景下儿童的诚实与诚实教育研究”(C-a/2011/02/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校本德育课程:基于儿童品德发展的情感基础的实证研究”(CEA140165)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7-02-12

作者简介:李亚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儿童发展与德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2),教育学博士。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