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中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2017-05-08魏有云
魏有云
关于化学学习,解题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审题出现错误、定义混淆、分析判断错误等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容易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本文对化学解题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加强对学生正确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一: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相似的情景,相似的知识,易使人们思维产生定势,导致负迁移。
例1 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
A. 6.02×1023 B. 4×6.02×1023
C. 4.11×6.02×1023 D. 4.11×1023
分析: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0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从而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例2 在①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②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分析: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②、③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若仔细审题就会看出,②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③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
对策:优化知识的储存状态。化学学习过程实质就是知识的积累储存过程,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深入,化学知识也呈现出了面广、类多、量大的情形,因此优化知识的储存状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提取、应用和综合。
误区二:“双基”掌握不牢、理解不透。
例3 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 D. ②③
分析: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误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C。
对策:基本概念理解抓内涵和外延,基本理论抓应用。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学生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进行理解。
误区三:利用数据制造干扰,使解题产生迷惑。
例4 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水7.62%,含K2CO3为2.38%,取1g此样品加入到46.0mL3.65%的盐酸(密度为1g/cm3)中,过量的酸再用7.0%的KOH溶液中和至中性,最后将其加热蒸发,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 1.07g B. 3.43g
C. 4.0g D. 4.5g
分析:因样品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钾能与盐酸反应,过量酸用KOH溶液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钾,即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氯化钾的质量,设氯化钾的质量为xg,
由Cl原子守恒可得,
HCl —— KCl
1mol 74.5g
0.046mol x
解得x≈3.43g。
对策:仔细读题,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排除干扰数据。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论是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都要重视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逐渐学会抓住问题的实质。只要把题意分析清楚,思路理順,方法自然就会明确了,解题就会顺理成章,使学生确实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和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