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这里遇到更好的自己

2017-05-08林少玲

中国教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题差异

林少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名教师最可悲的事情是停止成长。作为教师,应有一些清醒与自觉,我们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专业阅读,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在这里,可以汲取教育思想的营养,寻找教育智慧的源头,可以夯实学术根基,构筑教育愿景。在这里,我们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摸索:以解决问题为驱动的阅读

梦想伴我上路,一路摸索,有寻觅的艰辛惶恐,也有成功的欣慰自得。

刚开始教学时,看得最多的是教学参考书。记得当时借到了一套《中学语文课文分析集》,简直欣喜若狂。书里每篇课文都有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分析鉴赏,还有名师的设计,每一篇都可以让我学习借鉴。任教的第二年,我承担了天河区公开课《小麻雀》的教学任务,心中没有把握,就从《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杂志中找案例,从《语文名师课堂实录》中揣摩模仿。公开课获得了成功,从书里寻求帮助让我信心倍增。

后来,一本《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让我眼界大开。我开始找于漪、伊道恩、张富、宁鸿彬、陈钟樑、陈日亮等特级教师的文章来看,名家的教育思想拓展了我的思想境界。于漪的“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宁鸿彬的“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钱梦龙的“主体主导主线”等教育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尝试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后来逐步摸索出“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等方法,巧设氛围,将学生引入佳境。广州市语文教师优秀课比赛,我获得一等奖;首届广州市青年教师十佳比赛,我成为广州市十佳之一。

寻梦的成功,让我感到欣慰。一系列的成绩和荣誉,让我开始有点自我满足,缺乏往前走的动力了。

转折:构建专业阅读地图

成功和荣誉,往往使人故步自封。而偶然的眺望,会发现远處别有洞天。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可以说是我教育生涯的转折点。

我像一只井底之蛙,第一次看到辽阔的大海。这才发现,原来教育的天地,是这么广阔!我开始反思之前所走的路,发现自己任职以来的阅读,基本属于应急性阅读,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为目的,所选的书籍以案例型、经验型为主。这些书籍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要走得更远,我还应该增加分析型、原理型、哲学型书籍的阅读。班主任彬福老师告诉我要注意研究文学史、教育史、语文教育发展史,这样底子才能厚实。导师章熊告诉我,凌空张慧眼,局外识全棋。

于是,我着手构建自己的专业阅读地图。第一板块,学科专业类阅读;第二板块,教育专业类阅读;第三板块,人类基本知识类阅读。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询问、查找、确定自己的阅读书目。我突然觉得,我描画的不是阅读地图,而是我自己的教育梦想。

在众多的书籍中,我在寻找一些能奠定自己学术根基、形成自己专业思维方式的书籍。学科专业类阅读,我选择了左安民的《汉字细说》,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章熊的《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等;教育专业类阅读,我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帕尔默的《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人类基本知识阅读,我选择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和罗素的《西方哲

学史》。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专业阅读地图的构建,让我的教育教学境界大开,内心的激动和愉悦难以言表。

发展:与研究结合的阅读

境界的拓宽,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方向既明,唯以勤奋。

从北京培训回来,恰好有省级课题的申报。当时正值春节,别人在过节,我却对着那些表格苦苦思索,真的很想放弃。给彬福老师打电话,他推荐我阅读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认真看完后,我明白了如何选定研究课题,怎样形成研究假设,怎样进行教育研究的设计以及怎样进行调查研究。我初步把选题定为“网络文化对语文学习的正负面影响及策略研究”。通过查找大量相关材料,完成文献综述,我艰难地把课题申报书一项项填完。这个课题,最终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立项。

其实仍然有许多东西在申报时是没有想清楚的,网络文化对语文学习的正负面影响因素这么多,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有一天,我在书店看到了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心中一喜:质的研究可以是我实证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于是我对50位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然后梳理归纳。但是课题做到一半,还是深入不下去,我发现只有质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大量的数据分析。于是在学校数学老师的帮助下,我又自学了《SPSS统计分析基础课程》,学习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差异分析、因子分析,然后从大量的影响因素中找到共同的影响因子。从课题申报到成果鉴定,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陪伴着我一点点成长。

从那以后,课题研究成为我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我开始思索下一步的研究方向。针对中学语文班级授课制中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端,我开始进行中学语文差异教学的课题研究。我查找中外对差异教学的研究,华国栋的《差异教学论》、夏正江的《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汤姆林森的《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等书籍,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思考如何关注差异。有一天,我翻阅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提到的限制因子理论对我的研究有极大的启发。要实施差异教学,难点在于诊断测查,于是我设计了中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测查诊断量表,寻找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弹性互动差异教学,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与研究结合的阅读,让我不断寻求自我的发展。

回归:与生命相连的阅读

除了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由于还担任学校行政职务,我也参与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

我们这些参与特色课程建设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阅读,静下心来,梳理学校的历史,讨论教育最核心的实质。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教育,为的终究应该是人生命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应该是也必须是当代学校的价值追求。阅读张文质的《跨越边界——生命化教育的一些关键词》,让我们体会到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阅读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应该回归生命的本真,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阅读肖川的《生命教育引论》,让我们明白了生命教育不仅要润泽、点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润泽、点化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不仅意味着奉献,还意味着从教育的历程中获得生命个性的张扬,体验生命过程的美丽,享受自己劳动换来的芬芳,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这样的阅读,使人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理念,浸透于我后来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包括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之中。

我很喜欢钱理群老师《我的教师梦》中的几句话:“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的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同时被激发出来了。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

这几句话准确表达了我的内心所想。教育,让师生的生命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让我们的心灵日渐丰盈而澄净。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阅读,让我发现了梦想的新天地,让我把教育确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的专业阅读,从以解决问题为驱动的阅读,发展到构建专业阅读地图,进而延伸到与研究结合的阅读,最终回归到与生命相连的阅读。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喜欢这种与生命相连的阅读,在这里,每天都有一种期待,总有一种新鲜感、兴奋感、紧张感;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题差异
相似与差异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