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书院要着力重振人文教育

2017-05-08楼宇烈

中国教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书院信仰语法

我们建立现代书院,就是要立足于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学习国学,就是为了重新振兴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重新树立中国人的品格和形象,重新建立礼仪之邦的风度。如何振兴和重建?需要强调和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务必培养教师的人文品格与素养

我们所讲的家,有小家,有大家,最大的家是国家,其次是家乡和学校。传统书院就是一个家,书院如家庭,师生如父子,而教师应具有两个心,即爱心、耐心。关于教师的根本职责,韩愈在《师说》中讲得很清楚,“传道、授业、解惑”,即传为人之道、授为学之方、解偏蔽之惑。

为学方法包括言行举止各个方面,涉及认识世界、社会、家庭及每个人的方法,教师要传授为学之方。而且,很多“偏蔽之惑”来自认识的片面性、绝对化和理想化。《荀子·解蔽》篇中就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偏蔽。有了偏蔽,就会有疑惑;有了疑惑,就会产生许多心理疾病。许多年轻人有理想之病,就是将理想绝对化,看到现实并不像想象中的样子,于是就产生了困惑。因此,教师就要开启人们的心灵,用全面、整体的眼光教会学生认识

世界。

建立现代书院,引导教师学习传统文化,是可以培养教师的基本品德和人格素养的,进而提高他们的教书育人能力。

务必加强中小学历史教育

敬德书院开展学术研究,不仅要研究传统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方法,还要研究现代教学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历史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欠缺许多东西,必须增加史学教育课程。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

当今,历史教育需求迫在眉睫。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没有自信,这是因为历史教育不够。小学没有历史教育,中学历史教育也不多,尤其是欠缺中国历史教育。再加上历史教育课程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许多人学了历史之后反而更加反对传统文化,这值得教育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一个人对本民族的历史失去信心,甚至看不起自己民族的历史,这点非常值得重视。可见,务必要加强中小学历史教育。

务必挖掘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内涵

当前语文教育受英语教育的影响,不是中国的语文教育,而是西化的语文教育,这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致许多人不会讲中国话了。有些小学语文课堂还在讲语法,如主谓宾、动宾、动名词、形动词等,发明了许多语法新名词,这让学生和家长很是头疼。

其实,汉语中没有这样一套语法,一切词性皆在语境的变化中出现。比如,吃饭这个词,语法分析是动词加名词,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的词性就是动词。语序中间的逻辑,如果一定要进行划分,分为实词、虚词即可。

阅读文章不去探究其含义而去探究语法,这是本末颠倒,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中国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铿锵有力,跌宕起伏。教师要讲授语感、语序、语境,要让学生去欣赏,而不是仅仅教授枯燥无味的语法,否则西化的语法教学会将中国的语言美给破坏了,也就很难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美的语言了。所以我们要研究语文教学,不要把中国生动丰富的语言变成枯燥、僵化的语法,要会说中国话。

中国汉字独一无二,全世界都经历过使用象形文字的阶段,但只有中国文字传承了下来。文字把古今联系起来,把地域联系起来,不管有多少种方言,有多么广阔的地域,有文字就能有交流。如果走拼音化的道路,那么许多古书,人们是读不懂的,因为许多音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字形可以延续下来。尤其是几次文字规范化,如秦篆、汉隶和唐楷等,非常了

不得!

因此,我们不仅要识字,还要会写字。所谓书写,就是古代的书写文字。书法,是书写的法度,不是要将其简化为单纯的书法艺术。书法是文字书写,文字中有文化。我们要会说中国话,能识中国字,能写中国字,这样才能会读、会欣赏中国的文章。

务必重建中国人的文化信仰

现代书院是以传播儒学为己任的。实际上,儒学发展离不开佛学和道学,儒释道是相通的。中国文化是儒释道共同塑造的,并不是单一的儒学。我们应该看到,没有佛教就不会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也不是纯儒学,而是融合了佛教后的儒学。但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回避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佛教是一个宗教。我们现在认为宗教就是迷信,这根本就是错误的观点,一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给予纠正。宗教也同样起教化的作用,信仰的最根本含义是表达人类内心的敬仰、敬畏。

我们过去缺乏宗教教育,没有宗教教育,所以无法分辨正确与错误,很容易让他人钻空子。其实,对信仰的追求很正常,而且必须要有通道让人们去挖掘、抒發内心的敬意,没有渠道又不去主动提倡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们的传统是尊崇“天地君亲师”,通过祭祖挖掘人内心对祖先的敬意。然后学礼,因为所有的礼仪是对内心敬意的挖掘。礼者,敬也。人的内心必须有敬意,所以一定要挖掘内在敬意,而不是崇拜外在存在的偶像。如果目前我们对宗教、信仰的观念不能得到纠正,许多内容还是讲不清楚的。儒家提倡“敬”,核心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不用夸大它,不用把它神秘化,但要有敬意。即使对鬼神,也有不同的诠释,张载讲“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在认识方面,我们不要将宗教排斥在传统文化之外,拒斥宗教是自己在破坏自己的敬畏之心。我们常常讲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是在讲中国人没有敬畏之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因为我们的德行培育出了问题,培育德行首先就是要敬畏。人在做,天在看,要有敬畏之心,慢慢修炼,才会有德行。

我们总是将宗教信仰和有神信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宗教信仰不一定要和有神信仰联系在一起。我们提出人文宗教这样一个认识,宗教并不只是神,许多人文的内涵也包括在里面。尤其是在中国,比如佛教,佛也是个人,学佛就是让自己成佛,而不是靠佛来拯救自己。学儒就是让自己成圣,学道就是让自己成仙,圣和仙都是人,不是虚无缥缈的。

中国文化的整体环境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是以人为本构建的文化,信仰也是如此。

(本文根据楼宇烈先生在敬德书院2017年3月院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整理修订而成)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书院信仰语法
信仰
漫画
跟踪导练(二)4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参考答案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