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对作者本人精神个性的继承

2017-05-06王彦霞

速读·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郁达夫继承形象

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才华横溢,创作丰富的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新文学“自叙传”小说的开创者。他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不仅率直地展现出“五四”一代受压抑的灵魂,同时也是他自我人生的写照,继承了郁达夫本人的精神气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零余者”形象们所体现的精神个性进行梳理,以更好的把握作者的精神个性。

关键词:郁达夫;“零余者”形象;精神个性;继承

郁达夫在创作上受日本“私小说”影响,注重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直接暴露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与现实中作者本人的精神个性,情绪心理等方面十分相似。所以他作品中塑造的那些饱受社会挤压而又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生活困顿潦倒的“零余者”形象身上一定有作者“自我”的影子,这些渗透着作者本人精神个性的主人公,就是郁达夫本人的真实写照。

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郁达夫是“五四”后崛起的作家,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新价值观,我行我素,不愿为了装出“伪学”的面孔而压抑自己的个性。在私生活方面,放浪形骸,过着“醇酒美人”的生活,不为俗名所累,常有不够了解他为人的作家给他冠以“浪漫颓废派”的头衔。而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是富有幻想、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青年形象。如在《沉沦》中,主人公因为追求个性解放,不满教会学校对人个性的压制,所以不容于学校而被学校退学。他积极上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他以他青年人的热烈心情去追求友情,他也怀着热情的渴望去追求纯洁的爱情。《银灰色的死》中的主人公同样追求爱情而不得,孤苦无依,终日沉迷与酒馆妓院,并最终在绝望中死去。这些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正是作者对个性解放追求的体现。

二、强烈的爱国情感

郁达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使他的爱国热情高涨。他还亲自投身抗日斗争之中,不顾个人安危获取日本宪兵的秘密罪行,暗中保护营救爱国志士和华侨,最后不幸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而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都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他们期望国家富强,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这些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们,面对着国家个性解放的不彻底,顽固的封建势力,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和科技的落后等种种问题,成长环境可谓一片“哀愁”,于是渴望祖国繁荣富强,是当时中国青年们的共同愿望和心声。这些在外国求学的青年,他们将自己在国外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所受的侮辱和嘲弄,正如《沉沦》中的主人公那样,在自己自杀之前,面对着当时的黑暗现实大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是当时青年一代真实的精神状态的写照。这些青年,虽然才华横溢,不甘沉沦,想要追求纯洁的友情和爱情,但是受“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使他们难寻知己,爱情无望,在异乡倍感孤独和寂寞,只能寄希望于祖国早日强大。

三、忧郁精神

忧郁是郁达夫小说最显著的特点。进步青年们无力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理想在现实中受阻,对现实的失望和不甘于沉沦使他们产生失望的情绪,于是忧郁就产生了。忧郁的精神可以表现为孤独、悲伤、苦闷、自怨自艾甚至是绝望等情绪。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病。而他的忧郁精神是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给予他的。孤独空洞的童年生活,求学之路上也是始终处于孤独的环境中,哀愁、孤独、寂寞的环境更加剧了他的孤独意识,使得他心变得异乎寻常的过敏和忧郁。

郁达夫作品中总是流露出很强的孤独意识,而在文章中“孤独”“苦闷”等词汇也随处可见。从他的处女作《沉沦》,孤独便充满了他的整个创作。郁达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多是孤独的没有知己的苦闷青年形象:《沉沦》中是“他近来觉得孤冷地可怜”、《胃病》中是“我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从母胎里生下来,仍复不得不一个人回到泥土里。”《落日》中是“在这茫茫的人海中间,哪一个人是我的知己……我只觉得置身在浩荡的沙漠里!”。这种随处可见的孤寂情调贯彻在作家的小说中。

忧郁症是郁达夫笔下的常见病。如《沉沦》中的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位患有忧郁症的青年,忧国忧生,难寻知己,终日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爱情的求而不得使他更忧郁感伤,最终在绝望中彻底地沉沦下去;《胃病》中人到中年有许多哀感和悲苦的主人公是忧郁者的形象;《采石矶》中“一想到现在的这身世,他就不知不觉的悲伤起来了”的神经过敏的黄仲则同样是忧郁者的形象。祖国的孱弱、劳动者的贫苦生活,家庭的艰难,孤寂的环境……都让他们变得忧郁。

郁达夫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感伤的,国事、家事、事业、爱情等都是他们关心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大都令人伤心,如《茑萝行》中的主人公想为祖国干一番事业,但是又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压迫,最终走向失望颓唐。面对失望的境况,他们努力反省自己,想要寻找答案,但是越是反省越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迷惘之中。并且将自己的缺点或失败放大,自我贬低,自怨自艾。在绝望中放弃自我。他们躲避世界,麻醉灵魂,得过且过,放弃人生。

总之,郁达夫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对個性解放的追求,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他们的忧郁精神等,都是对作者本人精神个性的继承。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本人的精神气质,更看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2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2]郁达夫.郁达夫集·散文卷(下)[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3]陈子善,王自立.郁达夫研究资料[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彦霞(199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郁达夫继承形象
贵人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