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与“接受性”教学的结合策略

2017-05-06黎晓红

速读·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结合探究性小学数学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任隆镇小学校

摘 要:“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从传统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各自的主要的特点我发现“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个概念从层面意义上看是一对相反的词语,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实际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者并非矛盾,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调节课堂的气氛,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发挥最佳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探究性”与“接受性”教学的结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策略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怎样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结合,使这两种学习方式实现完美统一,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一些结合。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机运用

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学生毕竟是求知者,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手段相对缺乏,他们认识事物往往是直接的,片面的,零碎的,模糊的,也需要老师的讲授给予系统梳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讲解之后才能去理解领悟,并掌握运用知识。所以引导他们进行接受性学習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还要看教学内容所处的学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引导,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探究性学习为辅。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探究的能力有所增强,可以逐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有意义接受学习。另外,小学生对任何事物又都充满新鲜,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往往又不满足于接受老师的传授,而且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探究实践来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独特的年龄特征,把握时机,让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合适的时机运用。

例如,讲述《圆柱的认识》时,教师必须首先按照传授式讲解圆柱的基本概念,基本定论和已成事实的知识,在学生对圆柱形有接触、已经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探究性教学。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相关特点,这时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思维活跃,都能将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特点说出来。从而使得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融合,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针对差异,巧妙结合

不管采用什么学习方式,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老师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部分优秀的探究者往往控制和把持着局面,他们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的收获是比较大的。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可能只是陪衬,在探究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很低,思维并未被激活。有的甚至杂乱的做一些与课题无关的事,对探究的问题认识不够,或者根本不明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给予弱势群体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外。有必要用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须的基础知识,即使学生用接受的方法也要把基础知识掌握下来,这也是有效整合的一部分。

三、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巧妙运用

小学数学仍然有其自己独特的体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灵活的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究竟用那种教学方式要看教学内容来定,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论和已成事实的知识我们只需要传授式讲解即可,让学生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之后,将新知识与原来的旧知识产生实质性的联系进行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巧妙地将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例如,遇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几何知识的时候,你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研究,那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往往浪费了时间,又探索不到正确的知识,反而让错误的方法在头脑中留下定势。相反,如果老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跟老师一步一步地走,从跟老师的讲解中去初步感知图形,反而能让学生留下正确的体验。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去体会、去研究,就会使学生心中有一盏灯,能够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课件上演示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让学生说出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正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展示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比如说正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体又是由多少个长方形组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③用粉笔盒、课桌、书等实例讲解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讨论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④让学生用纸折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再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小组讨论交流,填写提纲。以上教学环节,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教师把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材料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首先是通过老师讲解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再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陈述性知识比较适用于接受性学习,程序性知识比较适用于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接受和探究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2]田丽娜.小学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黎晓红,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0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结合探究性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