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重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实证研究

2017-05-06周丹杨晓玉姜鹏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面板数据

周丹 杨晓玉 姜鹏

摘要:基于2000年-2014年度省际农产品流通相关的面板数据,通过基础能力现代化、发展状态现代化及流通功能现代化三个评价指标,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处于较为稳定水平,流通的现代化水平也相对较高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积极提升农产品流通规模与效率、消除部门或者区域农产品流通壁垒及加大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设力度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現代化水平;面板数据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5-0022-07;中图分类号:F76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业生产关乎国计民生,也是我国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能否如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和难点。在2015年出现的粮食实现总产量、总库存和总进口“三量齐增”的现象,表明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无法满足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中国农业生产的矛盾从供求数量的失衡转为供给品种的失衡。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还面临着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产品成本的“地板”的双重挤压。

农产品流通产业连接着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的消费,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的民生,尤其是重要农产品(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禽为主的生鲜农产品)流通的状况关系到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多少和生活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民增收,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和惠农工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对引导城乡消费,促进就业,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市场调控作用,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是判断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文献综述

对重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定量分析的实证分析上。

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学者们在借鉴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并在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涂洪波(2012)基于农产品流通涉及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个方面考虑,构建了农产品流通规模与效益水平、农产品流通组织与经营方式现代化、农产品流通设施与技术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四个方面,涵盖人均农产品流通业总产值、农产品商品化率等23个指标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理论指标集。李连英、李崇光(2012)认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主要包括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主体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流通方式现代化、流通技术现代化以及流通信息化六个方面。王蒙燕(2015)建立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及效率、农产品流通经营现代化水平、农产品流通技术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水平四个要素层,涵盖农产品流通业投入产出比等十一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本文借鉴以上观点认为: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是商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农产品和服务交换伴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而实现的改造与提升的过程。国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起步阶段已经完成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市经济一元经济的转变,而依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必须要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应有别于其他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从工业化大生产的组织方式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阶段和大量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流通与互联网融合阶段。因此本研究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定义为: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而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产生创新与变革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基础能力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发展状态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功能现代化三个方面,对农产品流通中生产的商流(交易权的流动)、物流(实物的转移)、信息流(信息的交换)和资金流(货币的运动)进行全面改造与提升,从而实现农产品流效能的提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应该从农产品流通基础能力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发展状态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功能现代化三个方面来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才能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定量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大致分为主观赋权、客观赋权和组合赋权。客观赋权依据足够多的历史数据来挖掘指标间的关系,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熵值法等。如,王伟新和祁春节(2013)通过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测算与评价。涂洪波(2013)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模糊隶属度函数法”“统计指数法”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看出,以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中在确定权重系数上存在主客观矛盾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均忽视了其各指标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提出了“动态权重”和“时序综合权重”的概念,并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计算出隐含tk时间信息的权重向量,充分体现了时间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三、我国重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标选择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测度依赖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建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评价指标的原则应集中体现评价活动的共性,同时还应该与研究对象相结合。在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科学性、可靠性、可比性、动态性、导向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指标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能够体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各个方面;选取指标要能够反映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发展本质特征,尽可能多的体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要把能够反映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所有指标考虑在内;选取的指标能够体现历史延续性,反映时代特征,对未来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具有引导性作用,能够引导农产品流通健康发展;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各地的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比较性,否则指标体系只适用于个别地区,不具有普适性。

猜你喜欢

农产品流通面板数据
“互联网+”时代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模式创新研究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大都市圈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专利与专利资助政策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农产品流通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