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流通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2016-08-10王思聪

2016年26期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绿色物流质量安全

王思聪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步发生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严密。农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农产品流通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入手研究农产品流通过程影响其质量安全的要素,并试着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绿色物流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粮食产出量、出口量大国,第一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全世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诸多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渠道环节多、信息传递效率低,导致流通过程困难重重。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经营目标,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使用有害物质包装、加工农产品,使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到人们生活质量,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保证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率、高质量,研究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质量问题具有现实和理论双重意义。

二、农产品流通安全的基本情况

(一)农产品流通现状。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已今非昔比。农产品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也无论生产基地在哪、是否是该农产品的生产季节,只要想得到就一定能买得到。因而,农产品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据统计:199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11885亿元,2014年该值已经达到54772亿元,同期增长42887亿元,实现年均18.04%的增长率。期间除了2002年以外,实现了连年增长。而其余的农业相关指标也以相同的增长趋势变化。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4.67亿吨,蔬菜产量2.57亿吨;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6.07亿吨,蔬菜产量达到7.60亿吨,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29.98%和195.72%。①

(二)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增强

1、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关注点转变。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类产品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趋势。过去大部分消费者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时以价格为考虑的第一因素,而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现阶段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类产品时有大部分消费者以食品的质量为第一考虑因素,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日期、是否有公害、食品产地、保质期等因素,根据马增俊在《中国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解决方案》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关心价格的消费者已经下降到38.5%。

2、消费者购物场所选择发生了变化。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消费意识的增强,选购农产品的主要渠道由农贸市场转向农贸市场与超市并重。人们宁愿去超市多花钱购买质量保证度较高的食品而不再贪图农贸市场的低质量、低价格产品,现阶段零售业态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较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购物场所成为了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购物集中场所。

(三)食品安全保障政策。近年来,国家政府联合几个重要的相关部门不断推出系列的食品安全保障政策以及措施,相应的省市地区也紧跟政府号召,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农业部、商业部等相关部门频繁讨论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相关政策、法规。如2016年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2015年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部分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扶持政策》、《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等。

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各分段部门只承担某一环节监管职责,在食品的流通环节缺少有效监管。只有各相关部门、个体打破局限,资源整合共享,才能保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无缝、高效监管。

(一)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中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之间、农户与生产加工企业之间、农户与零售企业之间都没有联系,信息沟通不畅通,各自生产经营,导致组织化程度较低,整个供应链效率较低。

(二)物流过程农产品质量损耗大。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产地收购、产地批发、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多就加大了对“新鲜度”要求极高的农产品的损耗。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各个环节浪费情况均很严重,最终在零售环节销售的产品刚刚达到最初产品的50%以上,相比较之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经营效果较好,损失率最低的只占最初产品的5%左右。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内外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流通效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包装技术、农户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

(三)企业加工不规范。一些不法中间商为了谋求财富,不顾社会责任非法生产,为了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或使其外观更好看,不计后果、不顾道德地在流通过程中违规加入激素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更有甚者不严格按工艺要求杀菌灭菌,滥用、过量添加化学原料,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四)认证、检测制度不完善。虽然现阶段我国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开始进行食品安全的准入制试点以外,大部分城市还没有起步,相关的管理及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批发这一环节,国内的管理能力更是比较薄弱。相关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在农产品认证、检测制度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急需完善。

四、农产品流通各环节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一)生产源头规模化经营控制。针对我国传统“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缺陷,现阶段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引导和持续推行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农超对接”、“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社”等。鼓励并积极推进大型的流通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等走进乡村与农户联合,共享需求信息,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营,逐渐建设农业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零售一体式供应链,解决过去及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问题,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大国的优势,调动农业生产者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绿色物流。相关部门必须对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相应的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在物流大力发展的今天,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运输模式实现村村通公路、农产品快速流通、农产品运输新鲜、安全。并结合多种运输方式,将大批量的农产品快速运往各地。

(三)实现企业的绿色加工。加工环节是农产品流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农产品供应链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在加工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规范,使用干净卫生的食品加工设备和先进的加工技术,保证生产环境和人员的卫生;保证原料清洗水的卫生质量,科学合理地使用防腐剂、色素、面团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剂,延长产品的保存期和改善感官品质。

(四)完善法制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技术指导,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建立包括生产档案的建立、包装标识、索证索票和电子监管网络的系统,配备电子交易卡,跟踪产品流通渠道,将产品每个环节的所有相关信息存入档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计算得出,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参考文献:

[1]杨旭.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04).

[2]伊铭. 中国食品流通安全发展现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3,(4): 12-13.

[3]林松,殷良芳,罕丽华,李海英. 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9)

[4]梅星星,喻春桂.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03).

猜你喜欢

农产品流通绿色物流质量安全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浅析宁镇扬绿色物流业发展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