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管见
2017-05-05马晓强
马晓强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课堂导入法很多,根据教材、学生特点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关键词:设疑;演示;温故;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调动其学习热情,必须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是高效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几点讨论。
一、故事导入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伊始,我们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将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有了好的开端,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顺利得多。比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同学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源源的爸爸买了很多巧克力回家,这可是源源的最爱啦,源源非常高兴。想起班里的好朋友们大都爱吃巧克力,就建议说下午也带一些巧克力去学校,给好朋友们吃,爸爸听了很支持,说:‘那给你8块巧克力吧,你平均分给班里的4个好朋友吧。可源源听了有些不高兴,认为爸爸太小气了,于是他又和爸爸说多拿几块,爸爸也同意了,说:‘那给你10块巧克力吧,你平均分给班里的5个好朋友吧。没想到源源听后还是不高兴,撅起了小嘴。爸爸纳闷了,一咬牙说:‘那给你20块巧克力吧,你平均分给班里的10个好朋友吧。这下源源才终于笑了,爸爸也大笑起来。”故事说完之后,同学们似乎还久久流连其中,还想继续听故事,此时老师却话锋一转问道:“同学们,你们能计算一下每一次源源的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巧克力吗?”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经过计算很容易会知道每次每个好朋友都只能分得两块巧克力子,由此,老师顺势导入了新课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这样,教师通过采用故事导入法成功地进行了新课的导入,同学们受到这个数学故事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也表现的非常积极,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成效。这就是故事导入的魅力所在。
二、问题导入
数学的考察与运用往往是一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探究方式的考察。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针对数学的探究性与思维性,对学生进行一种问题导入式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相关的思维能力与问题探究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学习能力较差,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小学生学习的引导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契机,从学生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平时学生在小卖铺买零食算价钱,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这都是学生最熟知的情景,这些事实上都能在数学教材中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问题的发现与问题的探索和理解,从而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错题中进行提问。学生的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反应,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存在理解错误,对哪些知识点学得不够透彻,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错点进行问题设计,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同时“查漏补缺”。
三、演示引导
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養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老师先让大家拿出同学们课前准备的一些实物,牙膏盒,魔方等,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利用2008年在我国举行奥运会做引子,先出示一面奥运会会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明年这时候奥运会就要在我国北京举办了,这是一面奥运会会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会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四、温故导入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与新知识中有关的旧知识调取出来,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为引进新知作铺垫,形成正迁移。
例如,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老师从讲评学生作业导入。出示复习题: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1、540平方米=( )公顷,2、5时=( )日,3、67分=( )时,前两道题没有什么问题,到了第三道题有几个学生答案写成了60/67,老师让其中一个学生起来说理由,这名学生说用60除以67得出来的。老师说,那不是违背了做题规律:从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用原数除以进率。这名同学说:“可是如果这样做,就得到67/60,那就不对了啊!”老师说:“为什么会不对?”他说:“因为分子大于分母啊!”老师又打破砂锅问到底:“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不是分数了吗?”就有同学说:“是,是假分数。”“很好,这名同学给这类分数起了个很好的名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那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我们应该叫做什么呢?”“真分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又出了一道题60秒=( )分,学生得到60/60,有的学生说可以是1,老师说:“很好,你能举几个结果是1的分数吗?”学生纷纷举例,老师又问:“这样的分数,我们应该把它们归到真分数一类,还是假分数一类呢?”学生都同意归到假分数一类,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老师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能力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做了如下铺垫:
1.150÷30=(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10,商是( )?
2.你还记得商不变规律吗?
3.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吗?
这样由商不变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既然分数与除法有那么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数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巧妙地沟通了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能化生为熟,化难为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通过提问复习与新课内容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由此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参考文献:
[1]梁瑞颜.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新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5).
[2]连永华.浅析问题导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1).
[3]曾兴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J].新课程(教研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