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具象的联结、跨越
——几何直观运用策略例谈

2017-05-05邵志刚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涂色分母小数

邵志刚

几何直观既有形象思维的特性,又有理性思维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就要善用、巧用几何直观,把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对象,用直观的办法、用图形的办法,刻画出来。

一、借助几何直观,为形成概念提供生动表征

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容易唤醒学生的视觉映象。在引入概念和概念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安排画图、操作、观察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认知,以直观的图形和相关的表象,支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符号、言语转化成表象表征、数形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概念系统。

【案例】:认识一位小数

师:0.1表示什么?

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如果这张纸的大小用数“1”来表示,那么如何表示0.1的大小?你估计是多大?谁来比划一下?

(学生比划)

师:0.1到底有多大呢?这样吧,请你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

(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出示第一幅作品)

师:0.1表示的是这么大小的一块吗?生:表示得不对,画成了。

(该学生出示第三幅自己的作品)

师:你认为他表示得对不对?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这样表示0.1的大小是对的,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0.1。

师:(多媒体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出1份的过程)谁再说说0.1表示的意义?

生:0.1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师:只能用正方形纸分吗?

生:还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1份。

生:还可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

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的大小,让学生将小数的意义通过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将数变成形,再用语言描述所画图的含义,使学生头脑中关于0.1的表象得以视觉化,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有助于积累应用几何直观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学生收获得不仅是一位小数的本质含义,更是对一位小数的直观性认识、整体性把握。

二、借助几何直观,为理清算理提供具象素材

借助“几何直观”形象地描述和分析计算的本质 (即算理),将枯燥、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变机械化的反复练习为自主探索本质算理的思维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分数乘分数

师:想一想怎样列式?

黑鹰山铁矿床位于甘肃酒泉市正北280km处,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管辖,为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富铁矿床之一。该矿床是原祁连山地质队于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露头,后经钻探和坑探查明的一处中型富铁矿床[1]。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认识: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典型浅成矿浆铁矿床[2],火山气液充填交代型铁矿床[3];属火山-矿浆和火山-热泉双重成因 [4-5]。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生:可以用图来画一画、分一分。

师:这是个好主意。大家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得出结果。

学生画图,展示:

师:观察算式和结果,想一想:分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2×2=4,3×5=15。

生:用分子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母。

分数乘分数的算理,通过理性讲解、推理,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借助图形表征,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学生很容易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并由此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再如《20以内进位加法》,通过学生用小棒、圆片等实物操作来直观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分数的简单计算》,可以用图形直观来表征、理解算理……

三、借助几何直观,为解决问题拓展思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小学生学习数学,解题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几何直观,只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学生才有可能展开想象和创造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正确理解了几何直观的本质意义,把握了几何直观的实质,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就能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生问题,激发他们想象与创造,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弘扬数学理性精神。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道题的加数有规律吗?什么规律?你会计算吗?

生:通分后再计算。

师: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加到第20个、30个数呢?还用通分的方法会怎样呢?

生:会特别麻烦。

师:对呀!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转化方法呢?

师:(出示下图)观察图形,把正方形看作“1”,你有没有什么启发?

生:这个算式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生: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用1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本教学片断中,由于有了直观图形的启发以及通过数形结合表达出的图意,学生更容易理解:图中的正方形表示数1,要求的和就是正方形里涂色部分的大小,算式转化正是根据“涂色部分的大小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的差”进行的。如果没有直观图形,学生很难体会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转化。可见,几何直观在提示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作用巨大。

抽象的数学,借助几何直观,可以简洁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架构起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合适的图形、直观的模型,更有利于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境界。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关注,有意识地渗透。

猜你喜欢

涂色分母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涂色
涂色
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