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位学情才能精准把握课堂

2017-05-05席莹莹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线头起点学情

席莹莹

学情分析就是要读懂自己的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在哪?经验起点在哪?学生想知道什么?通过客观的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实际需要什么?分析学生间的差异状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什么差异,如何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下面联系数学课堂教学具体进行阐述。

一、学情分析是“定位”学生认知起点的基本手段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知道了什么。由此可见“定位”学生认知起点的重要性。但目前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忽视“学情分析”,有些教师意识到要学情分析,也常常利用教师自己的已有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主观判断。正因如此,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学情分析,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课堂教学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在执教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时,通过自身的经验判断,本课知识技能目标难度系数较低,学生通过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就会很好地掌握其特征,但是通过课后作业反馈,我发现一半学生对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能掌握。我反复思考,通过分析学生错题,发现学生对直角的知识(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遗忘,造成了旧知羁绊了新知的学习。通过分析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是本课学习的基础,由于没有充分预设到学生对旧知直角知识的遗忘,从而掐断了知识间的衔接,当然旧知不能服务新知,不能成为新知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另一方面通过询问个别学生,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长方形的特征,是对“特征”一词不理解,教学中将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这一起点转化为研究“长方形的相同点”,更能接近这部分学生的认知。学情分析中忽视学生的差异,势必造成部分好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被忽略。

可见有效的学情分析是对学生与所学内容间有无困难的分析,是已知知识与所学内容相关知识是否衔接的分析,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只有起点定位准确,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二、学情分析是借助“学生经验”攀爬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

多尔曾说过“教师关上教室的门,并不能把学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现实拒之门外”。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个体生活体验进入课堂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课堂的起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还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了突破学生对线段概念的认识,充分分析学情,理清了学生学习线段概念较容易的地方是线段很直,困难的地方是线段有两个端点,生活中的线没有用“端点”描述,学生生活经验是“线有线头,学生更关注线,胜过关注线头”。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线头,应用到数学中线段的端点。教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这两位同学找的拉直的毛线和尺子的边都是线段,大家想一想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直的。

师:(分析学生大多数会忽视线头和尺子的两头)从这个线头开始,到这个线头结束,线段除了很直,还有什么?

生:(利用生活经验回答)两个线头。

师:数学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端点”。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它,怎么标出来呢?

生:板书不同画法

师:大家的想法和数学家不谋而合,通常用这两条小短线表示这条线段的起始和结束。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执教老师处理2.13+0.9这一学生易错点时,借助学生经验,买2.13元的小刀和0.9元的铅笔要花费多少元,将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地运用到小数的学习中,突破了小数加减法中进位的难点。

由此可见,有效的学情分析是借助学生经验,利用学生感性认识,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距离,降低知识难度的有效措施。

吴正宪老师常说“给孩子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从我的角度思考营养就是数学课堂上要完成的“四基”目标,但仅仅有营养还是不够的,还要好吃,好吃就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情分析不仅是课前教学预设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精彩生成的保障。

猜你喜欢

线头起点学情
咬不断的线头
线头(外一首)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线头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疯狂迷宫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