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2017-05-05杨宁何雪明何文评
杨宁 何雪明 何文评
[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全身麻醉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在麻醉后给予毛毯、输注37℃液体等保温处理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压、心率及寒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O.01)。结论 麻醉患者维持体温正常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
[关键词]体温;麻醉;苏醒质量;拔管时间
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但全身麻醉中患者新陈代谢降低,加之麻醉和手术对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可造成全麻患者体温一定程度降低。约70%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6℃,人体体温降低后可增加耗氧量,抑制心脏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液中药物清除率等均造成影响,从而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为探究体温对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的影响,笔者对我院86例全身麻醉患者给予保温和常规处理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麻醉科行全身麻醉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均有麻醉和手术指征,无绝对禁忌证;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1.1±5.2)岁;体重42-77 kg,平均(59.2±5.2)kg;胃肠手术22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9例;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2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41.5±5.1)岁;体重43-78 kg,平均(59.5±5.4)kg;胃肠手术21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10例;开腹手术25例,腹腔镜手术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及保温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 mg/kg+氟芬合剂(25:1)2-4 ml+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推注,诱导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并给予浓度为1%-3%七氟醚持续吸人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情况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不进行保温处理,研究组于术前30 min将手术温度调节为26℃,并在手术床铺上循环水毯,消毒范围内外用棉被覆盖或包裹,输液及输血采用电子加温仪加温至37℃后输人患者体内。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鼻咽部温度,每15 min测量一次,维持患者体温在36.5℃及以上。如患者发生低体温,给予升高室内温度、加毛毯,加热输注液体等方法升高患者体温。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2)术毕时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3)统计两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2.4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4。
3.讨论
全麻患者受到麻醉抑制和手术应激影响,易发生低体温。体温稳定为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低体温可增加患者耗氧量,抑制心臟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低体温可降低患者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对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造成紊乱,增加患者手术和麻醉风险。
临床中引起全麻患者体温降低因素较多,如手术室温度较低、患者暴露时间长、液体温度低等。当人体体温降低到34℃时可出现记忆力严重减退,严重者可导致记忆力丧失:当体温下降到32~C时可出现嗜睡。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可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降低外界刺激对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延长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问延长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导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因此,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保障患者正常生理平衡,可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可维持机体在正常体温范围内,以便于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及酶发挥最大生理功能,维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麻醉后患者机体整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手术创伤,室温低、手术区域暴露可加快患者体温丧失,超过机体正常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进而延长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将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保温和不保温处理,发现保温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提示麻醉后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覆盖患者裸露皮肤,将液体、血液加温后输入均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避免因体温降低而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紊乱,保障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低体温可反射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维持患者体温正常为保障麻醉、手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而通过有效保温可显著降低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P<0.05或0.01)。
综上所述,麻醉患者维持体温正常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