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祛风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25例临床观察

2017-05-05梅伟英沈春锋韩旭东梅文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4期

梅伟英+沈春锋+韩旭东+梅文星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祛风利咽汤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患者中,选取5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自拟的祛风利咽汤的中药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咳嗽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祛风利咽汤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风邪犯肺型;自拟祛风利咽汤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53-02

喉源性咳嗽,这一概念诞生于1985年,首先由中医泰斗干祖望提出,是指由咽部疾病所引起的咳嗽,临床表现为咽痒如蚁行,作痒即咳,不痒不咳,以阵发性咳嗽和干咳为主。现代医学没有“喉源性咳嗽”这个病名,从相似性看,类似于“变应性喉炎”、“慢性咽炎”和“咽喉部肿物”这几种病症,针对这些病症,尚无较为明确统一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呼吸科门诊的50例辨证属风邪犯肺型的喉源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5例采用自拟祛风利咽汤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考《干氏耳鼻喉口腔科学》[1]与《耳鼻咽喉科学》[2]中关于喉源性咳嗽的描述并拟定如下诊断标准: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咽痒并持续3周以上;体格检查仅发现咽喉部充血,咽后壁有滤泡增生,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咳嗽”的辨证分型[3]拟定。临床表现:外感后咽痒如蚁行,咽痒则咳剧,多呈阵发性咳嗽,无痰或少痰或有少许白沫痰,咳甚则声嘶。检查可见咽喉无特殊改变,或轻度充血,舌淡、苔白或薄白,脉浮或浮紧。

1.3纳入标准年龄范围18岁~60岁;男女不限;符合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感冒后咳嗽、咳嗽變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等;排除部分特殊人群:如怀孕者和吸烟的人,过敏体质有多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心肺基础病重的患者。

1.5一般资料入选病例来源于本院的呼吸科门诊,从就诊的喉源性咳嗽患者中选取50例辨证属风邪犯肺型的患者,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以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9岁,平均41岁,病程21~60 d,平均38.96 d。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24-60岁,平均39.3岁,病程22~63 d,平均38.04 d。2个组性别、年龄、病程在统计学方面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基本方组成:炙麻黄10 g,荆芥10 g,桔梗10 g,僵蚕10 g,藏青果10 g,牛蒡子10 g,浙贝母10 g,桑叶10 g,玄参5 g,甘草6 g。夹有风热者加黄芩、菊花;兼有风寒者加苏叶、细辛;兼声嘶者加玉蝴蝶;兼久咳肺肾气虚者加党参、萸肉;咽痛甚者加射干;咽干甚者加麦冬、沙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7d 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

2.2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左西替利嗪10mg 每晚1次,阿斯美1粒 3次/d,7d 为 1 疗程,观察 2 个疗程。

2组在观察期间,不允许服用其他药物或治疗,要注意饮食和健康作息,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对入组患者采用咳嗽症状积分表(参照相关文献[4]制定)进行相对量化的症状评分,用于咳嗽程度和疗效的临床评定。见表1。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咳嗽症状评分为0分且咽痒及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0%,咳嗽症状及咽痒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咳嗽症状及痒减轻;无效:咽痒及咳嗽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4.2治疗结果

4.2.12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4.2.22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4.2.3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乏力明显,未作特殊处理,1周内症状消失。

5体会

喉源性咳嗽的特点为“痒而作咳”[6],表现为咳嗽阵作,发作前患者常有咽部喉部奇痒难耐感,故咽喉为其主要病灶,咽喉失利、失养,发为阵咳。如早期应用大量抗生素损伤正气,或用大量寒凉类清热药,导致正虚邪恋,邪气残留于患者喉部不清,导致久治不愈。风胜则痒,痒是风邪致病的特点,痒甚则咳甚,痒缓则咳缓,油烟异味、冷空气、雾霾等易加重咳嗽情况,正如风邪之“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的特征。本研究所涉及证型风邪犯肺型为喉源性咳嗽的常见证型[7-9],风邪是发病的主要原因[10],故把治疗的重点放在祛风,以风药为主[11],着重祛风宣肺同时,结合病位咽喉,病证结合,加用利咽止咳之品。

自拟祛风利咽汤中炙麻黄、桔梗、僵蚕、荆芥共为君药,共奏祛风宣肺之效,麻黄炙用,减其解表之功,增强宣肺止咳之力,荆芥祛风宣肺利咽,僵蚕祛风化痰、散结利咽,桔梗宣肺利咽,四者相伍,增强祛风宣肺之力,使困滞咽喉之风邪得以宣散。贝母与桔梗、僵蚕相配,能开郁散结、化痰利咽,以利结于咽喉之黏痰清除,藏青果、牛蒡子清利咽喉,三者共为臣药;风邪犯肺,郁久易于化热化燥,《景岳全书.咳嗽》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治疗上兼以顾护津液,佐以清润,则咽痒咳嗽止。方中冬桑叶性甘寒,轻宣燥热,是为佐药,少佐玄参清火兼以滋阴,亦寓防风药发散太过而伤津耗气之意;甘草既能解毒利咽,又有调和诸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麻黄具有抗炎、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祛痰镇咳作用,僵蚕具有抗过敏、抗炎、解痉镇咳的作用,荆芥亦具有抗菌抗炎、抗胆碱、祛痰作用,桔梗亦存在祛痰镇咳、抗炎之功用,牛蒡子具有抗炎抗病毒利咽作用,藏青果具有利咽止咳,抗过敏及抗炎作用[12],全方起抗炎、抗过敏、祛痰利咽之功效。本研究结果与赵坚祥等[13]的研究基本一致,研究显示,自拟祛风利咽汤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上疗效显著,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有效率、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体现了在喉源性咳嗽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2]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83-287.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赖克方.咳嗽严重度界定与咳嗽激发试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2006,26(1):15-16.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3.

[6]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探要[J].北京中医,2000,19(5):6-7.

[7]张勉.450例喉源性咳嗽中医证侯分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39(11):34-35.

[8]张勉.800例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型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12(27):923-924.

[9]王俊杰.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5):582-584.

[10]陈潇.张勉.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现状[J].甘肃中医,2011,24(2):70-71.

[11]王东梅.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探析[J].陕西中医,2012,33(9):1220-1222.

[12]陈碧琼,聂咏飞,涂华.中药青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40(21):16-18.

[13]赵坚祥.疏风利咽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J].四川中医,2000,18(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