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017-05-05黄小丽
[摘 要]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特有的氛围,是拥有精神文化的大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很大。文章分析了物质经济文化环境、高校社团活动、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经济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088
高校文化环境作用于大學生,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和大学社团活动等方面,普遍影响着学生。本文从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
1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正面影响
1.1 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思想解放、视野更加开阔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高校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其思维是更积极、自由和开放。他们不止关心中国,也关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要注意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关注影响生存和发展的世界和世界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全球竞争、自主择业、自我激励刺激他们的自我竞争与创新的意识。
1.2 经济的全球化丰富了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内容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这是一个新的机遇,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球化是对国家主权和经济全球化教育的丰富内容,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的国家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造成威胁。充分认识国家主权,全球化的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中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参与全球化,还要添加新的教育内容,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教育大学生。
1.3 经济全球化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是法律的教育,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爱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信念和引导进入爱国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的因素,基于新时期,我们必须将国家利益作为核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的趋势就是,我们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2]
2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环境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数字存储和传输为助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在全球信息增长的网络文化环境中更加清楚,网络文化环境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会。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网络将有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些学生缺乏信心,平时都是从网上获取信息,其优势和潜力,增强生活的信心,一些学生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在网上聊天,寻求精神安慰,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网络文化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网络文化打破了空间局限以及思想和政治教育的局限,网络是全天候开放的沟通媒介,有交互式远程信息传播沟通的文化特征,为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提供了宽广的传播空间。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可以快速了解政治,国际和国内的信息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原本狭小的教育空间成为开放的教育空间,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和丰富信息共享。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范围小的不足,还可以在网上了解思想动态,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在互联网上教育、有效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理想和信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2.2 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网络文化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以远程的信息传播,思想和政治教育的交互作用,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宽广的空间,迅速了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信息的各种各样的领域,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的思想动态,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有针对性地对网络教育信息发布,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2.3 网络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行为的人的过程,并且有一定社会角色的表现。知道通过接触和与他人的互动,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突破网络区域和时间的限制,使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真正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播优秀文化成果给人类社会。
3 高校物质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物质文化环境是大学文化的物质表现和外在象征。独特的大学物质文化环境,也是某种理念的文化统治,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载体。主要指的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自然物体和文化设施,建设大学物质文化景观和含有丰富文化的人文环境。通过学校、教室、图书馆、操场和食堂的设施和环境,对学生有无形的影响。它们的视觉形象和独特的装饰,优雅的布局,优化学习环境,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和谐校园氛围,都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为思想和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学院和大学的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托物质和文化环境。校园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和文化、思想和政治教育。相当数量的学院和大学都有一些这样的载体,例如,雕像、纪念碑和历史和文化名人雕塑、书法。让大学生在能看得见的“对象”面前,唤醒原始的“情感”和带动的作用,以便刺激学生的热情,对爱国心、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4 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许多社团组织的活动在学院和大学属于行为文化,是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学生社团是一个志愿组织,在学生社团中,学生志趣相投,社团大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課外生活,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促进学院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建立共同利益和理想,在参加社交活动,探索生活的价值,关注社会的发展和状态,参加社团活动,有利社团成员思想以及政治教育,培养爱国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好行为,加强法律,遵守社会道德。通过活动,改进学生的理论质量和人文质量,并且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充分利用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收音机,电视,报纸和杂志,大众传播媒体成为了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信息量大,价值观念多样,生活方式不同,有着广泛意义;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虚拟和不可控的,对思想和政治教育的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净化和过滤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5.1 弘扬先进文化,优化大众传媒环境
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教育的地位和先进文化建设,培养自律的民族文化意识,抵制和消除西方文化思想和意识的负面影响。唱响主旋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武装以科学的理论,引导正确的舆论,怀着崇高的理想,引导社会舆论环境和激励他们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全方位需求。
5.2 驾驭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较于传统教育,网络教学有许多无可比拟的好处。例如,词、图片、颜色、声音、电影等各种各样的媒介融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热情和认知教育。平等、民主、自由,使网络思想和政治教育尽快发展和运用,提高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及质量的整合,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5.3 加强隐形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
所谓“隐形教育”,就是采取隐蔽的方式来传达政治立场、观点。在环境教育的帮助引导下,实现了教育自身的地位。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利用环境、对象创设场景,用集体精神丰富自身教育,是教育最根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秀玲,杨海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6-120.
[2]蔡伟红.文化多元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4):105-107.
[3]骆郁廷,魏强.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2(5):39-44.
[4]唐志龙.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环境的建构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2(6):7-11.
[5]林广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9-62.
[作者简介]黄小丽(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