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壁垒
2017-05-05宋建林张宏权
宋建林++张宏权
【摘要】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对于推进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间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推动政府间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统一的区域管理机构,作为政府间协同发展的桥梁;从中央层面明确区域发展思路,做好定位工作和顶层设计工作;另外还要从法律和民众层面为政府间协同发展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政府合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信息化、工业化的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引擎区域。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逐渐形成新的增长极。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破解当前区域间合作的难题,加强政府间合作是重要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京津冀的现实发展背景,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究政府间协同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
区域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互补优势,进而为区域整体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从三地的发展历史来看,三地协同发展具有地缘、人缘优势,且在文化、地域、历史渊源等方面都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因此,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以关注民生为重点是推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京津冀三地发展现实状况来看,传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如果采取积极措施,三地必然会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冲突。因此,从大局出发,加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从协同发展策略来看,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发达的服务产业,这些都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在制造业、金融保险等方面非常发达,三地各有各的优势,但同时也都面临人口过度集聚,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北京而言,有助于疏解其作为首都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活各类要素资源,促进资本、人才等的自由流动。对于天津和河北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改变传统的“一亩三分地”发展思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建立协调统一的区域管理机构
京津冀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政府间的协调发展是关键,主要体现为通过规划、报告、评估、法律等形式影响发展,发挥制度约束和调节作用。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各区域成员应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逐步推进资源整合,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京津冀政府间协同发展的实现,还应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如日本以东京为中心,与周围四县组成的都市圈辐射面积达13400平方公里,GDP产量达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在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过程中,都市圈整备委员会(区域管理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机构由学术界代表、会议员、都知事、参议和众议院议员等构成,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履行中央政府等职责。显然,该机构的设立促进了日本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
2014年8月,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作出重大决策和对协同发展问题的规划,包括各地政府之间如何介入和配合等。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在机构设置、组织成员构成、规划制定、促进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结合我国京津冀地区的现实背景,应充分发挥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将其作为政府间协同发展的良好桥梁,建立起京津冀地方政府的友好合作关系。
明确各成员定位,完善核心城市网建设
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应明确发展思路以及各地在区域间的定位。北京作为高新产业聚集地,其经济功能不仅是在京津冀地区,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北京应将信息技术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而作为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则应有计划地进行迁移;天津作为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港口城市,其第二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鉴于此,天津可以循序渐进地吸纳来自北京地区的制造业,同时,为了缓解天津资源紧张问题,还可以吸收河北省的自然资源,利用其在人力和技术上的优势带动河北省的发展;河北省毗邻天津和北京,具有地缘优势,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在农业发展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因而可以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向北京和天津提供粮食支持和物质保障。
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政府间协同发展,除了结合各自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外,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核心城市网。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民众,逐渐树立起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城市的服务功能。
打造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成员是相互独立的行政区域,因而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将整体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处理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等硬件设施,构筑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规划,实现各区域间交通体系的合理衔接,在综合发展运输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协同发展理念
京津冀政府间协同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制度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政府明确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之后,要保证区域发展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全面落实,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是必然选择。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有助于打破地方行政的限制,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有助于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体系。
京津冀政府间协同发展的实现还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思想障碍同样是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应加强理论宣传,破除京津冀地区民众的思想障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大局意识。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引导民众了解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意图,让民众认识到区域协同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要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民眾的集体主义观念,引导民众自觉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尤其是对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人才的走向,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副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讲师)
【注: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府间博弈——兼论合作博弈中河北省的总体定位与发展思路”(项目编号:15456107D)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武义青、田学斌、张云:《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2期。
②王秀玲、王亚苗:《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