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的分析

2017-05-05姬晓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性传播无偿献血者艾滋病

姬晓川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的分析

姬晓川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的情况,总结在血液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5572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抗-HIV筛查,将筛查试验为阳性的结果上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法)进行确证,分析抗-HIV阳性患者的资料,并进行流行性调查。结果55720例无偿献血者中,有60例筛查试验结果呈阳性,经确证试验有11例为抗-HIV阳性,阳性率为0.020%(11/55720),11例抗-HIV阳性患者均对自身感染未知。经分析得出,11例患者均为性传播,其中10例为异性传播,1例为同性传播。结论无偿献血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筛查抗-HIV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同时需要加大预防控制抗-HIV的宣传力度,呼吁广大群众提高安全措施。

无偿献血者;抗-HIV;筛查;确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具有极大危害的传染病[1]。有资料显示,全球已经有三千多万人已经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而且还有大量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未被确诊[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所以一般发病于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无偿献血中,如果血库收入携带有HIV病毒的血液,会导致受血者感染艾滋病[3]。所以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抗-HIV的筛查和确证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及保证血库血液的质量,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5572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其中有男性32450例,女性2327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26.35±2.16)岁,男性最小体质量55 kg,最大体质量82 kg,平均体质量(68.35±1.68)kg,女性最小体质量45 kg,最大体质量63 kg,平均体质量(52.39±1.67)kg,其中38714例为在校大学生,6834例为医院工作人员,5963例为公务员,4209例为其他。无偿献血者经血压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经询问,在献血的近3个月无严重疾病,近1周无服用抗生素等用药史等,符合献血条件。

1.2 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离心机、全自动加样仪等进行测定。5572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初次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采用两个不相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同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试验,当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初次筛查结果有任何一次检查结果呈阳性时,用呈阳性反应的试剂对标本做双孔复查实验,结果仍为阳性,需要上报对其进行确证试验,确证试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法)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所采用的试剂盒分别来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且试剂盒均在使用有效期内。

1.3 评价指标:记录无偿献血者初筛检查阳性患者及确证结果阳性患者,计算其阳性率,同时对抗-HIV阳性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传播途径。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平均年龄、体质量等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患者抗-HIV阳性率等计数资料。

2 结 果

55720例无偿献血者中,有60例筛查试验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0.11%(60/55720),经确证试验有11例为抗-HIV阳性,阳性率为0.020%(11/55720),11例抗-HIV阳性患者均对自身感染未知。经分析得出,11例患者均为性传播,其中10例为异性传播,占90.91%(10/11),1例为同性传播,占9.09%(1/11)。见表1。

表1 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结果与确证结果

上表经卡方检验计算可以看出,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2014年的阳性率略高于2013年及2012年。见表2。

表2 11例抗-HIV阳性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讨 论

艾滋病具有很大的危害,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步丧失,进而感染各种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4]。HIV在人体中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且患者在潜伏期一般无任何症状,所以较不容易发现并确诊[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为性传播,所以绝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均为青壮年。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然缺乏根治艾滋病感染的有效药物,也没有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6]。控制艾滋病传播及降低艾滋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采取预防措施。

无偿献血是医院血库收集血液的主要途径,其血液质量对受血者的生命及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血液带有病毒,会导致患者感染,尤其是艾滋病病毒,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在血液采集中,保证血液质量是保证受血健康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5720例无偿献血者中,有11例确诊为艾滋病,但患者对自身感染均未知,11例患者均为性传播,其中10例为异性传播,占90.91%(10/11),1例为同性传播,占9.09%(1/11)。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携带患者无明显症状,艾滋病发病率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大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缺乏艾滋病预防意识,尤其在性传播方面。艾滋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均处于性生活活跃的年龄段,且大部分患者已婚,职业涵盖商人、服务业人员、军人、农民及公务员等涵盖社会大部分阶层,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

综上所述,除了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及确证实验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血液的质量。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无偿献血者的宣传及教育,明确献血的条件,大力发展固定献血者;同时建立身份识别系统,根据互联网识别献血者的身份,减少有疾病的患者献血。

[1] 周克礼,张玉春,潘登,等.近10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29-130.

[2] 张玲玲,穆士杰,孙文利,等.89501例献血者血液抗-HIV初筛试验的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3):143-144.

[3] 刘拯.萍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筛查及确证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95-296.

[4] 曹华.阜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和确证实验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74-275.

[5] 李书平,付雪梅,王乃红,等.2005-2011年成都市无偿献血员抗-HIV筛查及确证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9):106-107.

[6] 史志旭,孟献军.江苏省徐州市无偿献血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结果分析及输血风险评估[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 3321-3322.

R512.91

B

1671-8194(2017)08-0174-02

猜你喜欢

性传播无偿献血者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无偿献血者对优质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