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研究

2017-05-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究室血型血液

高 红

(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 检验科,辽宁 营口 115002)

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研究

高 红

(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 检验科,辽宁 营口 115002)

目的分析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实验组,对对照组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将总结结果应用于实验组,对比两组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共发生51例(6.0%)明显高于实验组6例(0.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对规范输血操作、提高输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需加强控制。

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医院每天都需要接诊大量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在抢救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简单而言就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1]。在输血过程中起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人类血液成分存在个体性等特点,加强输血安全工作十分必要[2]。本文主要从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入手,进行临床进行具体,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血型研究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实验组,选择对照组期间血型研究室涉及的850例患者,车祸患者420例,疾病大出血220例,体检患者110例,其他100例。同样选择实验组期间血型研究室涉及的850例患者,车祸患者390例,疾病大出血240例,体检患者130例,其他9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期间的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改进,在总结其中工作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将总结的经验应用于实验组工作中。

实验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①加强对输血适应证的严格控制,特别是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同时还需要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其他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感染。考虑到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成分输血的方式能够降低部分疾病的传染风险。临床中还需要严格遵守输血适应证,针对可输可不输的秦光应该坚决不输。针对必须输血的患者以输成分血为主。②加强输血前血标本的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血标本进行采集与运输。完成抽血后在试管上立即贴好标签,做好登记工作。受血者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至血型研究室,完成相关工作。③做好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进行血型鉴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针对比较特殊的患者最好进行正反定型,如果出现不合的情况则需要再次进行试验。在血型鉴定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Rh血型的特殊性,严格按照相关说明进行操作。④加强血液贮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关于冰箱温度等的控制,将其温度控制在2~6 ℃。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对照组共发生51例(6.0%)明显高于实验组6例(0.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n(%)]

3 讨 论

输血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一种常见手段,其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其中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输血安全问题,因此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医院的血型研究室不仅是为患者进行血液匹配,另外就是及时找到合适的献血者[3]。特别是随着近些年血型研究室的工作量不断提升,其中存在的输血问题也越来越引发重视。从某种角度而言,出现输血安全事故不仅仅是血型研究室的职责,其中还涉及到医疗问题。这是因为中间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因此为了加强输血安全就需要从源头上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院方需要根据现有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人为问题的出现[4]。

在临床用血工作中,标准化的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都是其中的基础保障工作,血型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避免各种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特别需要加强Rh血型鉴定,这种血型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性更高[5],因此针对存在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而普通的ABO血型鉴定则最好采用相互验证的方式,确保鉴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输血过程中各种产然性疾病可能通过输血传染给患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要控制血液来源,还需要做好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特别是针对临床中常规检测的项目,严格把控质量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临床中发生医疗纠纷,临床输血检验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执行,对受血者做好检验,加强检查与筛查工作,避免感染。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是否出现血液凝集和溶血现象,特殊患者需要加强血液不规则抗体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交叉配血信息采集工作,积极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减少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等引发的输血安全事故。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规范各种输血检验相关操作,妥善保管血液标本,充分做好合理用血与安全输血。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而成分输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疾病传染的可能,因此充分遵守输血原则。ABO血型在红细胞表面只两个抗原,一个是A抗原,另一个是B抗原,H物质是A和B抗原的前体O型红细胞表面有大量的H物质,A抗原和B抗原是H物质在不同的转移酶作用下转化而成的。ABO亚型,亚型的主要血清学特征是红细胞抗原的量减少,红细胞与试剂表现为弱凝集或才不凝集,与抗-H反应较强。亚型通常是在正反定型不符,或凝集较弱的情况才发现,此时不仅需要做常规试验还应增加抗-H,抗A、抗AB,血清反定型要增加O细胞、A1细胞(一般A2亚型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输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血型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从第一步血液采集到加强血液的消毒与检验等充分确保血液的使用质量。每一包血液入库之前都要检查标签、献血者信息,仔细做好核对。另外,医院需要适当增加血型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数量,加强制度规范,采取责任制,充分做好质控工作。针对已经发生的输血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分析,追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与相关责任人,定期进行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总结会议,有效保证持续改进检验工作。另外,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向患者阐述清楚各种条文与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向患者进行解释,保证患者的充分知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共发生51例(6.0%)明显高于实验组6例(0.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型研究室必须不断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改进其中问题,从各个环节做好质控工作,确保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张辉.血型研究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43.

[2] 朱纯刚.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73-374.

[3] 霍艳峰.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34):6983-6984.

[4] 苏金初.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J].当代医学,2016,17(2):56-57.

[5] 王静.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7):256-257.

R457.1

B

1671-8194(2017)08-0024-02

猜你喜欢

研究室血型血液
形变预测研究室工作动态剪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新新机甲研究室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