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城山道教建筑与四川民居比较研究

2017-05-04李冬琪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城山民居

李冬琪

摘 要:本文从建筑的空间与环境、外观与装饰、结构形式与材质这三方面对青城山道教建筑和四川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现存的传统寺观园林建筑和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

关键词:青城山;道教宫观;民居

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华民族积累了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所造就的。其中,四川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各个地方的建筑在统一的民族性下又演变出更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建筑形式。四川的建筑重视运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由于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架构及艺术风格,并拥有精湛的工艺和鲜明的文化特性。青城山的宫观建筑不仅具有四川民居建筑的特征,还有山地建筑的特性和宗教自身独特的风格。

1 空间与环境

四川民居的空间序列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布局都井然有序。从大门、二门、过厅、堂屋直到后院,层层递进变化,由宽敞到紧凑,由大到小,并根据地形的变化呈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与此同时其空间表现出的主次、大小也十分明确,可分为开敞式院落空间、半开放式屋檐下廊道空间,还有内宅的私密空间。民居的外墙成封闭围合式,内庭院或天井为开放式空间,房屋的外檐延长了屋内的空间,并与庭院天井的空间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统一的一个整体。四川民居还有一大特色是两面坡的屋顶设有宽大的檐廊或出檐深挑,下有宽大的阶沿,形成大的回廊,使院内的交通串联起来,夏天可用做防雨乘凉之用,也在整个空间中起到了中介和过渡的作用。屋内的两柱之间为墙,用来划分内部空间,但其并不负重,就像屏风一样只作为隔断。因此,它的门窗的位置及处理方式都极为自由。这种形式在现代来讲就相当于框架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古时候一直沿用至今。

青城山的道观也与民居建筑结构类似,主殿用两柱作为支撑,为了供奉神灵使大殿空间开敞大气,故舍弃隔断式墙壁,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青城山的建筑的空间布局则根据道教等级的理论划分,由次等级的往高等级的递进,屋檐的出挑也比较大,由内室和室外的几根大柱构成类似檐廊的空间,构成回廊使交通组织顺畅(见图1)。除了中轴的主殿外,两旁的偏殿都根据地势的不同灵活布局。其空间上也有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和私密空间,空间的围合感强,并通过主殿两侧的廊道和石阶通往旁边的院落。青城山的建筑吸收了当地民居的建筑结构空间特点,再结合道教文化本身的等级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空间环境特点。例如,上清宫和天师洞都是按等级排列,再随地势的变化产生空间变化,形成整体空间连续统一的特点。

2 外观与装饰

四川传统民居大多是穿斗式构架,有封闭的天井院落,属于典型的杆栏式建筑,呈现出了轻盈、灵巧、素雅的风格。屋顶多为出檐较大的悬山式,采用木结构搭建,青瓦作为屋顶。墙面多用竹夹泥砌成刷白,与棕色的木构架形成色彩与明暗的对比。墙面采用木板为墙,刷油防腐,简洁朴素,富有特色(见图2)。屋顶挑檐深远,常选用1~2个步架,高达1米或1.5米以上。出挑方式有单挑、双挑和三挑,多用前两者,一般出挑加撑弓的形式比较普遍。因此,悬山顶、青瓦、穿斗架、夹泥墙都成为四川民居常见的外观造型特色。青城山的道教建筑不仅有大出挑的飞檐,且以青瓦盖顶,在建筑形式上沿用了当地的穿斗式木构架的结构。建筑立面的色彩以立柱漆为褐色,墙面多用橙黄色或暗红色,横梁均为黑色这样的色彩基调为主,成为青城山道观的色彩符号象征。与民居略有不同的是道观建筑基本是重檐歇山顶,并将道教的文化以彩绘和雕刻的形式运用在建筑结构中,如在撑弓上雕刻神仙或仙鹤,或在额枋上描绘吉祥植物图案,又或在垂柱上雕绘莲花等。在伸出深远的且向上弯举的屋檐上,加上鸱吻、脊饰,脊饰大多采用彩绘的形式,在脊柱之间雕刻或绘着祥云、青松等图案或其他二次连续图案,而不是经常会看到宫殿古建筑屋脊上的仙人走兽。屋角向上弯翘加上祥云等看似飘渺的图案和雕刻,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屋顶变得轻盈典雅。青城山的道教宫观建筑外观与四川传统民居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古朴、典雅和飘逸的特点相似,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互相的影响。四川民居的住宅和装饰风格,除少数富贵人家追求夸张、豪华的装饰外,更多的民居都以精致典雅、简洁大方的风格为主,不加过多的修饰,关键的细部装饰往往集中在大门、门把手、照壁、门窗、屋脊等处。青城山的宫观建筑见素抱朴,体现和当地民居相似的装修风格,材料和结构形式与川西民居类似,只是墙和窗等细部结构装饰有所不同,如宫观常用红墙青瓦,朴素雅淡。一般只有等较级高的主殿会加以雕饰,形成神秘庄严之感,其余的附属厢房很少有过分的雕梁画栋。主要集中雕饰的部位也与民居类似,一般以大门、影壁、屋脊、垂柱等地方作为装饰重点,装饰手法一般为泥塑、彩绘、木刻。普通的多用青瓦堆积成镂空的花脊。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借鉴了这一特色,房顶的屋脊上几乎都有青瓦组合而成的镂空花脊,在房屋天际线上增加了不少变化,富于强烈的造型装饰效果,调节了庄重肃穆的氛围。

3 结构形式与材质

道教宫观的建筑是以传统木结构为骨架,墙以砖夹泥而非民居所用的竹夹泥的形式砌成,用青瓦做屋顶。屋内的隔扇不作为承重墙所用,只作为普通的隔墙。宫观建筑用斗拱来支撑出檐的重量,除此之外斗拱还具有一定的裝饰作用。青城山的道观建筑大多是屋檐飞翘的歇山重檐式。它还采用了四川民居的坡屋做法,加上大出挑的屋檐,使整个屋顶看起来轻盈灵巧、线条平缓柔和。在这红墙厚壁与精致典雅的雕饰装饰之下,整个建筑表现出庄重沉稳的神秘感,与周围的苍翠树林相互衬托,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的和谐美。青城山的道教融合了当地民居的建筑结构形式与风格,采用当地唾手可得的原材料,再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道教文化融入建筑当中去,无论是其外观或是装饰都与当地的建筑相融合,不仅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也融入了青城山这片绿野森林之中,毫无违和感。

综上所述,四川民居与青城山道教宫观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青城山道观建筑形式与当地民居的建筑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吸收了当地民居的精髓并结合道教文化形成了与其他道教宫观不同的独特之处。青城山道教的历史文化久远,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见素抱朴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其周围的民众。四川民居注重环境、利用自然地形、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的特点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颇深。青城山的建筑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青城山的地形因素,建筑多根据地形顺势而建,因地制宜,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多依山就水,层层递进,形成环境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第二,青城山的道观建筑既按等级观念主次分明地以中轴线布局,但又不完全遵循对称式的布局形式,使得整个布局灵活多变,基于同样的基础上产生多变性,打破了千宅一面的局面和严格对称的形式,显得灵活又不失大体,充满了自然情趣。在空间上形成层次丰富的序列关系,以小见大,室内外空间虚实交替,利用建筑结构延伸室、扩大室内空间,使室内外空间交替相融,并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

第三,在道教宫观中蕴含着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和建筑结合起来,表达着青城山道教的历史与宗教氛围。而往往建筑中屋顶的装饰、窗格的式样及围墙的结构材质变化等最能体现这种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C]. 2010:8-16.

[2] 王纯五.青城山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 苏婧.道教园林景观空间中的道家美学思想[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9).

[4] 赵朝庆.巴蜀文化对川派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1.

猜你喜欢

青城山民居
天然图画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民居摄影
民居智库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青城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居人物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