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白石花鸟画的贡献以及对于儿童教学的影响

2017-05-04丁学涛杨子勋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古花鸟画审美

丁学涛+杨子勋

摘 要:齐白石(1863~1957)是生活在清末民国初期这一激变混乱的历史时期的长寿画家,他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画出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作品。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之家,却通过做木工学习了民间工艺和绘画,正是这种来自中国乡村朴实的民间气息奠定了齐白石的艺术风格。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却通过拜师学艺、广泛交友得以步入中国画的门径,并在中国画的艺术领域勇于创新,开创了兼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人诗意的独特画风。他继承了传统文人画,却突破了文人画的守旧形式,在继承民间传统美术的同时,又克服了民间美术具有的低俗性质。文人艺术具有的高尚内容与修养以及它的拟人化,民间艺术的质朴、强健、纯真、诙谐的要素,全部都融进了他的花鸟画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齐白石老人的花鸟画作品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为后来的花鸟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花鸟画;题材;笔墨;意境;浓淡干湿;高古;审美

齐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齐白石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白石老人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白石老人的画作用笔简练,造型及其概括,寥寥数笔就能把物象描绘的惟妙惟肖。他曾说过中国写意画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一点都不像,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一位从传统走上革新的一位大艺术家,齐白石早年画风极不成熟,也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他晚年创造了红花墨叶的画风,可以说是开宗立派,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时代气息!早年的齐白石生活在封建社会,等级压迫,社会不平等。反映到艺术上,就是艺术只满足上层人物的需求,所以与普通老百姓的审美差得很远。因为没有艺术家去迎合穷苦百姓的艺术需求。齐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让齐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变法之后的画风,也就是他晚年的画风,这个时期的风格是极大满足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因为时代已经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当代社会,社会地位的平等自由,让普通民众也成了艺术的观众,齐白石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扩大了绘画的题材,这是他最大的艺术贡献。他的写意花鸟取材广泛,瓜、果、菜、花、鸟、鱼、虫,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他都能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艺术创举,对于那些古代只以梅兰竹菊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更显具生活气息,画风热烈,积极向上,可以说完全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在绘画颜色的选取上,齐白石选取了红色,红色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那时惊人的创举!因为古代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雅与尊贵,是文人画的基本要素,运墨五色具,墨的浓淡干湿就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画其实就是水墨画。文人是反对颜色的,而且特别反感使用红色,因为红色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喜庆,但俗气不入流。齐白石巧妙地将黑色与红色结合起来,运用红色代表了普通百姓们的审美要求,所以说齐白石对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教孩子学习中国画,学哪个画家的画才能让孩子快速接受,容易掌握呢?很多老师其实自己也是困惑的,今天让孩子学这个画家的,第二天又學另一个画家的,有的甚至让孩子学习自己画的,这样教学暂时可能会有一点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孩子还是在原地踏步走,因为每个画家的风格是不同的,孩子无法短时期内理解并且学习好一种画法,画出来的作品也是照葫芦画瓢,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点都没有的。儿童中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得有个体系,这个体系是贯穿的,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孩子走。经过几年的中国画教学,我终于体会到了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去学习的。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不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嘛?白石老人概括简练的画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因为他没有繁琐的造型羁绊去限制孩子的思维。他的作品连贯起来学习也非常合适,整体跨度不大、容易衔接。他的画是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他的画不能一五一十地去照搬,而是要学习他的用意、为什么这样去画,正如白石老人告诫学生时所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齐白石画集》中的杂画册葫芦,这幅作品尺寸不大,属于册页中的一幅。通幅只有一个葫芦,两片叶子,几根枯藤,一只蚂蚱,白石老人使用简练的笔墨把这幅作品画的很有生机。这幅作品我让很多孩子画过,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基本的画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然后让孩子去画,这些孩子画得都非常好,我感觉有的学生画的比我还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理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的干扰,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因此他们画出来的作品非常高古,用笔也很拙。这幅画内容不多,孩子很容易掌握,试想要是把孙其峰老师的作品拿来给孩子画,孩子看了就没有胆量去画了,造型非常复杂太难表现。儿童学国画我认为最初就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要学就要学习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不要随意网上找张图来就照着画了,这样对孩子的艺术思维是造成损伤的。孩子小时候就让他多看大师的经典之作,他们在幼小的内心里就会形成一种较高的审美倾向,耳濡目染让孩子建立起高雅的艺术审美意识。

白石老人到了晚年还在努力变法使自己画艺更上一个层次,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临摹中国画作品一定要持之以恒,既然已经选择就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要今天临习这家,明天临习那家,这样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大量的时间把一个画家的作品学透彻了,然后才能再去学另一家。最后揉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最后再去拜大自然为师,外师师造化,中得心源。

猜你喜欢

高古花鸟画审美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