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让学生“做数学”

2017-05-04王猛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做数学兴趣实践

王猛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做数学”。创设疑问冲突情境,让学生想“做数学”;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乐“做数学”;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做数学”;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善“做数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情境;兴趣;实践

一、创设疑问冲突情境,让学生想“做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他们又累又饿,孙悟空便去化缘,带回来一块香喷喷的大饼,猪八戒馋得口水直流,大声嚷嚷:“俺老猪肚子大,要多分些才合理。”唐僧责备他说:“八戒,就你嘴馋。”孙悟空向唐僧诡秘地眨了眨眼说:“好,八戒,你多吃些,师傅、我和沙老弟各吃这块饼的1/4,呆子,你就吃这块饼的2/8,满意了吧?”八戒听了,乐得直点头:“好,好。”孫悟空指着八戒哈哈大笑起来。请问同学们,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哈哈大笑吗?这样的设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利用学具亲自分一分,以解开心中的谜团。

二、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乐“做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鼓励每一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并适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出示了如下的题目: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平方厘米)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计算出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保留得数到1900平方厘米。我并不急于公布结果,而是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数究竟是1800平方厘米还是1900平方厘米?请各自说说理由。学生在小组里据理力争,在争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共同认识了“去尾法”的意义。接着,我又提问:近似值表示数时,在什么情况下分别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呢?如计算人民币的数量时,用材料制作工具时,用容器盛东西时等。学生稍作思考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充当纠正和被纠正者的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思维和语言的交流,培养了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三、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做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发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可以采取“创设情境,拼摆图形”,这样既能感知事物的本质属性,促进技巧的形成,又能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创造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依照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启发教学,当引入新课时,我出示了圆形模型,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圆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学具折折叠叠,勾勾画画,兴趣盎然,想出了各种方法:拼成长方形的,拼成四边形的,拼成三角形的,拼成梯形的等。我趁势引导学生:你能不能通过这些已学过的图形找出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此刻学生的情绪更高涨,跃跃欲试,边动手边思考,投入积极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活动中。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拼成的图形与图形各种部分长的关系后,师生很快归纳出了计算公式,学生对自己探求出来的知识显然很兴奋,思维潜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挖掘和培养。

四、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善“做数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用硬纸皮自制一个长方体,并在三组面涂上不同颜色,再讨论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很快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我根据学校要装修长方形游泳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道题:学校的游泳池要进行装修,请我们班的同学想想办法,怎样装修这个游泳池更实用呢?学生陷入思考中,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自发地组织了小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先要计算出游泳池四周和池底共五个面的面积,再看采用哪种规格的瓷砖来计算所需瓷砖的总块数。这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游泳池进行实地勘测,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计算出游泳池五个面的面积。还设计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瓷砖来装修的方案,并计算出要买瓷砖的总块数。课后,学生兴奋地将设计方案交给学校。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做数学”。创设疑问冲突情境,让学生想“做数学”;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乐“做数学”;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做数学”;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善“做数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程艳萍,向坤.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5(8):242.

[2]戴春艳.试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读与写,2015(2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做数学兴趣实践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