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
2017-05-04苏珍
苏珍
摘 要: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主流趋势。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入多媒体就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背景下,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就成为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从多媒体导入、授课、小结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虽然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但是课堂教学仍然收效甚微。因此,如何保证这两者整合的有效性是关键。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思考与想象,这样的教学观念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使其完全地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吸收两种教学方式中的精华,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导入,先声夺人
导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在进行这部分的设计时,教师要在研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将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与欲望,真正地为接下来的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课文《风筝》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并配上相应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来到时儿童下学后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放风筝的经历,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得课堂上的氛围十分浓厚而热烈,学生的兴致高涨;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结合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从而为学生積极主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多媒体授课,丰富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充实与趣味。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多媒体的视觉功能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得高效教学得以实现。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课内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了课文的内容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这个语言故事讲述出来,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这篇课文,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并辅助一些图片,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索一些网络上的资源,为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名医,如针灸之祖——黄帝、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等,从而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水平。
三、多媒体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为了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与全面,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依次呈现整个的教学过程,通过知识点的重现促使学生在脑中建构出知识框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落花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并通过利用多媒体依次播放课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习的知识用框架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通过落花生的现象与启示,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并将自己得到的启示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文中的写作手法,还能给学生的思想以启迪,有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将多媒体设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应用多媒体,将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改善课堂的教学过程与环节,进而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切实的保证,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月凤.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2]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
[3]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