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些“鲜”味才好
2017-05-04王丽
王丽
根据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几年的教学研讨和实践中,我们学校形成了一套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生本教育的逐步深入,这套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出现了备课本上“千篇一律”的局面。
文章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语文课堂如果总是用一种固定模式开展教学,不但不利于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学生没有新鲜感。就如同厨师炒菜一样,有的食材适于清蒸,有的适于红烧,有的适于凉拌……如果无视食材特性和食客喜好以及厨师特长,全部要求用一种方法来做,长此以往,这家店估计要关门大吉了吧?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风格,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和课堂的兴趣。
语文课堂的高效和精彩,首先源于备课的用心程度。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清楚,一节好课的准备,并不是读读课文、看看教参、抄抄教案就可以的。怎样让语文课堂上出“鲜”味呢?
一、利用多种渠道把薄薄的一篇文章读懂、读透
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图,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更要去揣摩文字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越深入的感悟,你就越会和作者形成共鸣,语言文字在你的眼里就变得鲜活起来。此外,还要利用好网络资源,查阅一下其他教育同仁特别是教学名家的教学实录。当然,我不建议照搬名家的教学设计,因为学生的水平和自身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多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将其教学设计中构思巧妙的地方添加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有时一点点小小的“调味料”就可以令你的课堂增色不少。例如,学习《清平乐村居》,我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一句,你想到老翁和老妇喝着小酒,说着什么悄悄话呢?柔美婉转的音乐声中,学生想象后发言,说出:“我们一家人虽然贫穷,但是和和美美、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觉得非常幸福。”这样的话使课堂气氛变得无比温馨。这个环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完成将古诗词改编成故事的作业就变得异常简单了。
二、重点课文要对课堂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常用的问题设计是:“读了课文,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谈谈感受。”或者“课文中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文字谈谈感受。”我认为,这种提问方式更适用于一些内容浅显的自读课文。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人物形象丰满、内涵深厚的重点课文,如果还是如此简单化地设计,就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妙处。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如果只是提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谈感受。”学生只是粗浅地回答:“能算出天气”“能想出借箭的妙计”等等。这样简单地交流下来,诸葛亮的形象是苍白的。教师必须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抓住文本的最佳着眼点,引导学生朗读,品评形象化的语言。我首先抓住了“军令状”这个点,引导学生围绕“军令状”展开交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诸葛亮立军令状之前,谋划了哪些内容?其次,討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问题时,我抓住了“诸葛亮笑着说”这个点,引导学生交流“诸葛亮笑的是谁?”通过具体语言点的品读、感悟,那个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神机妙算、知人善用、胸有成竹的诸葛亮形象在纸面上就变得丰满,在课堂上活了起来。
三、特殊题材的课文要彰显特色
《半截蜡烛》这一课是个剧本,我设计时,大胆采用“导演选角”的方式来学习。首先,让导演说剧本。其次,让导演选演员,“这个剧本中,谁是女一号?你觉得什么样的同学可以演这个女一号呢?”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再次,讨论演好剧本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关注旁白里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最后,分组合作,表演剧本。学生上得热血沸腾,演得惟妙惟肖。高×同学很感兴趣,还在日记里把《城南旧事》改编成了剧本。
四、多媒体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令课堂充满感染力
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播放一段“洛杉矶地震的视频”,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入那种紧张的氛围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习相声《打电话》,学生看文本的同时,播放马季二人的相声音频,文本的幽默诙谐就可以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学习《再见了,亲人》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和《英雄儿女》的视频片断,可以拉近学生与那个时代的距离,产生情感碰撞,朗读时更能入情入境。
语文课堂上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能认真对待,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某天的阅读课,我突然发现班里的几个男生主动借了《史记故事》来看,原来是课文《将相和》让他们产生了兴趣。不知从何时起,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不再是杨红樱的小说,而是《城南旧事》《三国演义》《呼兰河传》《许地山文集》等更有思想和深度的书籍。我窃喜,正是有效地呈现了课文中的精彩,以读引读,才把学生引向了名著这块水草丰美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林黎华.以教育生态学指导生态型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2(5).
[2]刘英.语文课堂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