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知识的“味道”
2017-05-04木林慧
木林慧
【案例背景】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人维持生命的基础,而且也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我国的四大名著里也出现了描述吃的现象,如:《水浒传》写李逵与宋江、戴宗在浔阳楼喝酒,李逵要了大碗,“也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着吃了。”接着,他又把宋江、戴宗碗里的鱼也吃了,然后又吃了2斤羊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吃对于人们而言是生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吃的过程中我们是享受的、是快乐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也能联系上吃,并且在吃完后还能留下“知识的味道”呢?下面笔者想借《葡萄沟》这堂课来谈谈。
【情景描述】
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进行生字的教学,包括生字认读和生字书写,另外还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以及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下面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部分教学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沟》,对于这篇课文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1: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生2: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
师:同学们吃过葡萄干吗?
生3:没有。
生4:吃过。
师:吃过葡萄干的同学觉得葡萄干的味道怎么样?
生:很甜。有些有点酸,甜中带了一点酸。
师:同学们想不想现在一起来尝尝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干呢?
生:想。
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师给同学们分发葡萄干)
师:同学们都拿到葡萄干了,我们先不要急着吃,一起来观察下葡萄干的外形和颜色。
生:比葡萄小多了,颜色有些是绿的,有些是黄的……
师:恩,有绿有黄,颜色就显得很——
生:鲜。
师:对,现在请你们品尝手里的葡萄干。味道怎么样?
生5:甜甜的。
生6:有一点点酸,不过还是甜比较多。
师:品尝了葡萄沟的葡萄干,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7:葡萄溝的葡萄干真好吃。
生8: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我们还知道葡萄沟的维吾尔族人民都很——
生:热情好客。
师: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
生:好地方。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课文就学完了。看着大家学得那么投入,老师知道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让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动情地来读读这篇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葡萄沟的好。
【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吃是与大家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吃放到课堂里呢?通过上面这节课,我发现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说学生无论怎么吃都可以,而是要吃得文明,吃得有意义。
1.吃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我考虑到本课教学对象是海岛的二年级学生,新疆对他们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同时也充满好奇和向往。要让学生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思考。于是,我想到了葡萄干,就去买了一包产地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干,另一方面,食物的诱惑也许会让学生上课劲头十足。带着这种想法和手里沉甸甸的葡萄干,我满怀信心地给孩子们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我手中的葡萄干亮相之前,我先借助课文和准备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葡萄是如何变成葡萄干的。我就让吃过的孩子说说葡萄干品尝起来的味道是怎么样的。这样就容易让没吃过的孩子嘴馋起来,想确定一下葡萄干到底是不是他们说的那种味道。趁此机会,我拿出之前买的葡萄干,孩子们见到后兴奋得不得了。
2.吃的时候要尝出“味道”
在孩子们拿着来自新疆的葡萄干时,我要求他们等会儿吃,先来观察一下这葡萄干的颜色是不是跟课文上写的一样,然后再请他们品尝一下,味道是不是也和课文里写的一样。学生们一个个地抢着回答我的问题,争着告诉大家自己的葡萄干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活跃,收到的教学效果比以往平淡的课堂要好很多。如此教学就把生活和书本结合在了一起,让知识融进生活,让生活融于知识。
3.吃完之后谈谈感受
品尝了甜甜的葡萄干后,学生和老师的心情都是愉悦的,于是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说说吃完葡萄沟的葡萄干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没有让人感觉他们是白吃了那些葡萄干,更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他们把《葡萄沟》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基本上都说到了,如,葡萄沟的葡萄干真好吃。葡萄沟的水果很多,很好吃。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当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或者理解程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时,作为老师的我只需再稍微点拨一下,自然而然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课堂里吃起来,吃出快乐,吃出知识的“味道”来,这何尝不是一堂充满着活力、享受着欢乐的语文课。当然,吃可不是乱吃,需要一定的引导技巧,如此才能吃出不一样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妮娜.课堂在学生的感悟中生成:《葡萄沟》的教学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1).
[2]任丽娜.《葡萄沟》课堂实录[J].小学语文教师,2015(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