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型课堂言语实践活动策划的有效策略

2017-05-04黄瑞英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堂

黄瑞英

摘 要: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硬性指标,是评价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好地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加入更多的教学元素,让效果更加丰富一些。特别是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交流内涵的加深,将课堂打造成语言交流的锻炼场所。如何实现表达型课堂是讲述的重点,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活跃的氛围。

关键词:表达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有效

表达型课堂,将语言交流放在第一位,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能力。而语文交流能力的提升又在于实践活动的进行,会更加有交流意义,更容易帮助学生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丰富性和内涵。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是体现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并连贯这四个因素,在实践活动中都能有所提高,从而共同作用于交流表达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实这几个方面并不简单,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因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然融入生活气息,更好地表达交流情感,并且要善于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从旁引导,给他们更加自然而又科学的交流过程。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如下:

一、听语言表达之美,构建课堂语言实践课堂

听,是交流的根本,只有能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够了解别人所需,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在谈话过程中才更容易激发他人的兴趣,而且听能够更好地获得信息,有利于自身交流能力的提升。

从听的方面来策划语言活动,以听为中心,组织班内学生进行有序的语言交流活动。例如开展“语文听力比赛”,让学生听一段文字,可以是课文或是其他未接触过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听完之后叙述故事大概,并且将故事的几大要素列举一下,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听取一段音频,里面有鸟鸣、流水、砍伐、鞭炮、锣鼓、雷鸣、暴雨、洪水、呼救等声音,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故事情节,并且能够提炼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此为基本要素来编写故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从听力的角度,让学生发现故事要素,展开想象,进一步总结表达,练习语言组织能力。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假设一些场景,然后选择几组对话,让学生通过听来明确对话的中心内容。当然也可选择比较有歧义的对话,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交流语言。

二、说语言表达之美,构建课堂语言实践课堂

说,是表达的根本,是进行语言交流活动的直接形式。从说的方面来策划语言实践活动,需要注意打开学生的“话语权”,更

“爱说”。

首先,老师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当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或者是通过简单的了解能够有想法的内容。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再者,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陪同其他同学做倾听者,不能任意打断学生,造成他们思路中断,影响内容的表达。学生表达完后,老师先鼓励学生之间互动点评,再对学生语言表达及交流不到位的方面进行引导点拨、总结点评等,力求多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除了主题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看图说话”的方式,让学生表达画中的内容。采用游戏的形式,能让这个活动更加有趣。可以先让某位学生看一幅画,然后转述给同组的同学,之后,老师提供几幅相似情景的图画,让学生选择该生描述的是哪一幅。交流之后,交换先看图画的人,再进行说、听、选的游戏,这样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

从教材的应用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角色转换的形式来复述文中角色的话语,需要重新安排语序,对学生来说这样锻炼更加科学高效。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时,引导学生分别以玲玲的身份、玲玲父母的身份或是玲玲朋友的身份等来谈作品获奖的故事,学生在这一讲故事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角色的定位来整理故事的语序,甚至是变化其中的词语,使故事叙述更加符合人物身份。这样简单利用教材内容,就能够达到“说”的表达训练目的,或是选择一些对话比较多的课文,增强角色带入感,以更加自然的“说”的方式完成对话。

三、读语言表达之美,构建课堂语言实践课堂

读,是表达的丰富。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读书的过程,那么交流表达的内容往往是空洞的,很难吸引别人,这也就失去了语言表达的内涵。从读的方面来策划语言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热情和习惯,丰富交流的内容,提升交流层次。策划活动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高效阅读,并且能够有所影响,消化为内在的东西。

读书活动与语言实践活动可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书之后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简单介绍书的内容,并且组织出最吸引其他伙伴的语言。在班级内可以组织一场比赛,看谁推荐的书获得的肯定多。读了同一本书或是同一作者或是同类型的书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讨论书的内容,交流读书心得。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的读书思维产生影响,更利于读书爱好的培养,一举多得。另外,从表达技巧方面,练习朗读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沿用“说”的教学手段,转换角色读课文。这比说的选材要多一些,即使是对话比较少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时,让孩子们以金吉娅的身份来读文,这样情感的起伏会更加自然,更加有感觉。学生之间通过有感情地读来深刻体会课文内涵,充分利用“情”的引导作用,增进学生对文字的掌握能力。“说”与“读”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读可能相对来说要单一一点,但却是“说”的基础,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丰富对文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寫语言表达之美,构建课堂语言实践课堂

写,是表达的记录,是对表达内容的有效积累。写也是其他几大因素的有效记录,延伸“听、说、读”的效果。很多老师疑惑,自己重视语言表达型课堂的构建,但是收效甚微,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但是进步却不明显,还常常犯以前犯的错误。这与不重视记录和积累有关,即没有重视“写”。表达看似是嘴巴的事情,但是书写也是一种表达,书面表达同样非常重要。策划语言交流活动,在写的方面自然不能忽视书面的交流表达。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书写方面也要提高要求,增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针对教材,可以根据课文写导游词,这一类的比较适合写景类的文章,有《北京》《黄山奇石》《难忘的泼水节》等,以一个导游的身份,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用简洁或是充满趣味的语言,更加吸引人。还可以模仿文章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话训练,一般教材中的课文选材都是比较优秀的,其行文脉络、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等都有很强的借鉴性,以此为标准模仿,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透过人物行为写内心、写读后感、给主人公写信等,写作形式多样,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并且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灵活选择和变化。

现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信息往来、邮件等也比较频繁,一个正确流畅的书面信息表达也是语言实践活动的要求。教师可以对学生两两分组,然后由他们自主选择交流主题,进行书信的有效往来。除了课堂上的交流之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让他们选择质量较高的书信展示给其他学生看,相互学习语言表达方面的优点。每次语言实践活动之后,要做好学习记录,自己在哪些方面犯了错误,怎样改正,以后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记录下来之后,还要求学生经常翻看,看看最近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做重点标记。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达型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需要重视语文的几大因素,并为其打造有针对性的语言交流活动,加上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最大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言交流效果,活跃课堂氛围,让语言实践活动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则瑞.以“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2]王德玉.略谈有效组织语言实践活动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1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