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偶像
2017-05-04张杰
张杰
摘 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汉代的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效仿的偶像,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建立心中模仿学习的偶像。教师的形象、性格、素质、修养、胸怀等,能否成为学生的效仿对象,不但决定教育的成败,还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以何种心态面对他人和社会,成为怎样的人,对创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键词:素质教育;偶像;价值观;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帮助引导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尤以现代学生为甚,青少年学生大多为“追星族”。他们以自己的偶像为参考,信其言、效其行,并且无节制地、全心全意地追随、效仿心目中的“光辉形象”。由此,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教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学生自然会信其言并效其行,“为人师表”就是学生的榜樣和追求。
教师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需要在学识、品德、兴趣爱好等方面不断更新完善,紧跟时代的脚步,形成令人崇拜和模仿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情感的偶像,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和感染。对学生来说,启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的榜样。教师的学识、修养是基础,形成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是关键,因为人格的力量是具体、形象、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它体现在教师身上,能使学生感受到亲和力、凝聚力,这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的十分宝贵的隐形资源。要成为合格的优秀教师,我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一专多能、兴趣广泛,成为学生阅读的百科全书
我们不但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生活中能力超群,努力钻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将抽象变具体、将乏味变鲜活、将模糊变清晰、将无声变有声、将静止变运动、将无色变有色、将遥远变眼前、将微小变宏大、将理想变行动。从教师身上,学生感受到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革命先辈传统,建立“长大了我就成为你”的目标,从而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教师应执著追求、永不服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贯穿主题思想,让学生明白:人可以伟大,也可以贫穷,但不可以没有理想和追求,树立鸿鹄之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理想,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理想。使命是发展改革的一种责任,理想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追求就是学习的动力,它使人坚强、让人勇敢,成就自我的忘我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巨大潜能。作为教师应该始终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执著追求、永不服输的精神气质,促使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三、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保护天使
要知道:不优者不能怀远,理想不高者难成事。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心要善、身要正、表要端、言要谨、业必精、行必果,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学生、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对待那些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上有偏激,条件不好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更应该尊重爱护、时时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如同亲人般的宽容和慈爱,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能采取训斥、体罚、冷落、挖苦,甚至放弃教育的方法,偏离以人为本,尊重人、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轨道。
四、教师应赏识信任、给予自信,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伯乐”,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统帅之信心,是挥师之智慧;士兵之信心,是战斗之勇气;学者之信心,是著述之思想;教师之信心,是育人之根本;学生之信心,是成功之道路。教师的赏识,能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能为学生的成功不断加油。教师用心寻找、赞赏、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他们成长成材的动力。
五、教师要引导帮助、不断激励,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时时指导和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思考问题和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像朋友一样与学生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学习和提升的快乐,在快乐中实现更大的成就。这就需要一个可以信赖而坚实的上升阶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导和促进者,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修正、调整、提高,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大胆前行,勇于探索,迈向更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抓住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潜心研究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成为学生的偶像和追随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局面将会更加光辉灿烂,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王殿富,张志兰.找准切入点提高中小学责任教育实效[J].吉林教育,2008(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