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2017-05-04刘平
刘平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授课内容如果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活泼,就会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反感。因此,小学体育课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合理安排内容;创设故事情景,激发活动兴趣;成功多赞美,鼓励激发好进。
关键词:体育;兴趣;激励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令众多一线体育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小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却往往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总是找借口逃避上体育课。小学生爱动、爱玩、爱游戏,本是天性,为何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如此“消极”呢?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并不是讨厌体育课,而是我们体育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活泼,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反感。有体育教学专家指出:“体育课多数都是枯燥、乏味,无法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不说,就连基本的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都做不到。”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合理安排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模仿,多动不好静,但是他们也具有专心度不够、注意力差的特点。体育教师只有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很好地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与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是否愿意参与到体育中来,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愿意尝试,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良好基础。但是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有时只是出于天性,没有持久性,兴趣很容易转移。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活动进展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尽量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就可以有效地延长学生活动过程的持久性。
例如,三年级学生50米跑,共有四个技术关键环节——站立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以达到训练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的能力。体育教师先示范、讲解“原地摆臂”“原地高抬腿跑”“原地高抬腿跑加摆臂”“慢跑加快跑”等技术要领,学生在教师口令引导下,反复练习,熟悉动作要领,达到动作协调连贯。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完成这些动作后,体力和注意力开始下降,兴奋度变得低落。此时,体育教师安排学生休息一会儿后,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例如,可以创设“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场景,分成小组,两两展开竞争。学生扮演“红军”,去抢占“泸定桥”(操场上用小红旗代表桥)。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原地摆臂抬腿跑,中途逐渐加速,最后冲刺”,先抓住小红旗的,夺下“泸定桥”,赢得胜利。
这个活动情景,一是符合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二是顺应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三是融合了教学内容的动作技术。教与玩的结合,既能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得到训练,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成功多赞美,鼓励激发好进
小学生的自尊心强,如果经常遭遇失败,他们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就会进一步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发自内心的成功感,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制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从而达到使学生终生热爱体育的目的。体育教师在授课练习时,就要区别对待,分层次提出训练的要求。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训练“团身前后滚动”,身体胖一些的学生主要训练“前滚”。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锻炼。体育教师要给予每个完成任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乐意上体育课。
所以,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当成自身的需要,以至于养成运动锻炼习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静.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龔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