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策略
2017-05-04唐雅欣
唐雅欣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被称为“小学生思维的体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环境,给学生发挥空间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一、创设环境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从精神上给予支持,更要在物质上创造条件。因此创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环境要从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和教师是地位平等的,学生可以静下心来,没有压力地仔细思考,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而不会迫于教师的压力很紧张的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动机、意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会得到培养,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比让学生学习多少书本知识更为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心理自由感”和“心理安全感”都能得到满足时,创造力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和谐温馨的环境会使学生放松,给学生勇气,让学生放飞想象,打开思维的大门,养成乐于动脑思考、喜欢动手的习惯。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做好铺垫,采用合理正确的导入方式,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投入其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可以接受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生活实例作为素材,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更快地进入思考状态,更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应从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正到反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平面是圆形?有的学生说瓶盖,有的学生说钟表,有的学生说篮球,还有的学生说橄榄球。这时学生开始讨论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分析,做出决定。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发进行的,自主学习水到渠成。
二、鼓励表现
在学生顺着教师的牵引下有所思考和感悟时,往往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规范学生的表现,重视体验过程而非计算结果。
1.留给学生时间,提供表现机会
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时间留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表达所思所想,表现思维的变化过程或变化结果。只有学生想做想说,才会更加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是否对某些问题还存在疑惑需要解决。同时,表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回忆教学过程、想象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方式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体现。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便于学生“说”的环境。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每位学生都能听懂的听说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实物、插图、思维概况图等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知识的概念、自己的生活经验等自主进行比较,发现核心内容,尝试着用自己的数学语言下定义,边说边举出想到的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例子,逐步使概念更加合理、规范。
2.规范学生用语,发展严密逻辑
学生运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合乎逻辑、流畅地描述数学规律,这将使教学过程更加严谨的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在学生用生活语言说出想到的规律或概念时,教师应予以纠正,逐步使学生养成使用专业术语的习惯。其次,教师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也变得规范化。如买一件物品的价格称之为单价,采购的个数称之为数量,采购物品一共花的钱数则称之为总价,使得学生在今后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科学规范,真正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再次,教师对于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应在自己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引導。准确的语言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反复的训练,平时多进行听说活动则是养成习惯的关键。
3.重视学生发展,体验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的学习目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和建立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并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会计算多少道计算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是一个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学科。数学过程中的观察,猜想和小组合作实践都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依照学生可接受的学习难度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教师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服务于学生,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教学,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能够获得提高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何勇.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J].雪莲,2015(36).
[2]杨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