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7-05-04李春梅
李春梅
摘 要:优先均衡发展好教育必须牢固确立发展方向;要高效利用教学装备;要改变观念,查漏补缺;要壮大优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观念;人才
在全社会力推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作为第一要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优先发展教育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共进共荣。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如果人力资源不足,就会抑制经济的发展,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经济。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从实践角度来说,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如培养一个大学本科生起码16年,博士生则要20年,如果教育发展不提前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人才断层,就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而教育发展要体现预测性、前瞻性;从社会现状上来说,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教育发展使受教育者潜在的劳动力得到发展,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普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教育的优先发展更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因此,如果没有高素质人才统筹兼顾和科学管理规划,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盲目开发资源,虽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繁荣表现,最终只会让经济衰退并造成资源浪费。
那么,如何才能优先均衡发展好教育,如何让教育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剂?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发展方向;其次就是要在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等工作上做文章,让学期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均衡发展,从而为社会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牢固确立发展方向
根据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要求,前几年,我县在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上的确下了很大力气,城乡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但是差距仍然存在。因此,发展教育首先要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识,首要任务还是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继续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中小学办学的真正差距。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必须予以倾斜,要把有限的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防止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扩大,特别要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努力做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排头兵。
二、要高效利用教学装备
教育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教育需要现代教育装备,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育装备。教育装备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可以说,教育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利用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大好机遇,我县在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坚持“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所有学校均开通了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電子白板配备率在全市率先,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部配备到位。如果让这些优质资源闲置,才是最大的犯罪。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装备,比加大投入更显重要,非常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三、改变观念查漏补缺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欧美发达国家也一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动辄讲西方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这些国家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完美融合,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四、壮大优化教师队伍
要坚持“有编必补、农村优先”原则,继续优先为乡镇薄弱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尤其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县管校用”能早日持续深入实施,实行动态化教师管理,能按照生源变化、班级设置、学科建设和全县总的教育发展规划,适时对全县城乡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数进行核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有序分流,高效盘活利用教师资源。能针对新教师经验不足,农村教师相对水平不高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能加大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好岗前培训、学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优秀教师“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名师献课”等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定期安排年轻骨干教师进城或到苏南等地跟岗学习,努力开拓全体教育教学视野,整体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马振翼.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J].教师博览,2014(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