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5-04林仲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林仲平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创造水平。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还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细细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为教学重心,更多的是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主,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独特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勇敢地提出问题。但是有提问的勇气并不意味着提出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有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人啼笑皆非,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适时激发诱导,教给学生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如教学课文《用冰取火》时,我通过一个物理实验——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录像引出课文主题——用冰取火。给出主题后让学生去解读这个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接连不断:“冰能取火吗?用冰怎么取火呢?”“难道是和凸透镜取火有联系?”一旦心中有疑问,学生就会展开思考和讨论,探索真知的情绪瞬间高涨,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文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心理,而求异恰好又是创造性思维明显的特征之一。因此,鼓励学生敢于独辟蹊径,习惯去探索真知。在讲授阅读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都各不相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解读课文时每个学生的理解和看法都会有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看法,相反要鼓励学生质疑,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解读课文。

例如,我在教学完《一只小鸟》一文后,提出:“这只可爱的小鸟后来怎样了呢?”有的学生说:“这只小鸟伤得那么重,可能死了。”“如果小鸟死了,又会怎样呢?”有个学生追问。一个学生说:“孩子们再也听不到悦耳的歌声了,他们很伤心,也很后悔。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他们在树下立了‘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标牌。”另一个学生补充说:“也许它的歌声再也不会在这里响起了。”还有个学生说:“也许小鸟和它的母亲一起永远离开了这里。”各式各样的理解,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吗?

三、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创造性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可以进行创新教学的点,鼓励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变,勇于质疑,勇敢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创造条件,创造环境,让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1.利用课文结尾,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

创造性想象是依据一定的任务,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所给的开放式结尾,让学生对课文的后续进行合理的想象续写。如在教学《炮手》之后,让学生以“战争之后炮手的生活”为主题展开想象写续篇。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在优美的语句中体验了小兴安岭的魅力,让学生写一篇自己学完小兴安岭后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情感。学习《山沟里的孩子》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未来山沟的憧憬。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利用课文进行仿写仿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很多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写作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思,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雪景的方法去描写雨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学生给我描绘了一场别致的雨景,表现力极强。在读了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后,学生充分感觉到作者对家乡孩子的挂念和关心,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了巩固学生对书信书写的掌握,我鼓励学生给巴金爷爷回信,在信中吐露自己的心聲,汇报自己的学习近况等等。学生已有的学习情感受到激发,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回信中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作者的敬仰之情。写信的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结合课本和实际生活,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蔚学敏.创新教育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J].科技信息,2011(15).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