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理问题产生成本粘性的原因及其优化

2017-05-04夏艺珊

中国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优化

夏艺珊

[摘 要]代理问题是产生成本粘性的主要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不能进行完全监督以及代理人对公司信息不能完全掌控等是其具体原因。优化代理问题必须引入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报酬激励机制、采用委托代理应用模型、完善有效董事会结构、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激励代理人提升自身素质以及采用代理人市场化机制。

[关键词]代理问题;成本粘性;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309

1 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的科学内涵

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不能对代理人进行完全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动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而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的现象。而其直接原因则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成本粘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非对称性变化,即当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的比例小于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的比例,即业务量减少时成本降低的难度加大,亦即所谓的成本粘性。[1]

2 代理问题产生成本粘性的原因

2.1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个人帝国”的行为十分常见。这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具体表现为他们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同。构建“个人帝国”的动机会使得管理层极有可能采纳使公司价值降低的项目行为。代理人将公司视为获取报酬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源泉,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他们虽有义务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委托人创造价值,但同时可能会以牺牲委托人财富为代价制订决策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时绝大多数经理人会从薪酬或者自己所能控制的会計项目上来进行操纵。当销售收入上升时,业务量较大,企业经营情况良好,经理人通常会为了升高业务量而扩大生产规模;而当销售收入下降时,经理人通常不愿降低自身薪酬来减少开支,在此同时还要保留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资源,所以一般会缓慢缩减成本费用。因此就产生了成本粘性。

2.2 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中,收益是计量管理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衡量公司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但由于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这会导致大量的预计和估算,从而造成收益没有唯一的标准,因此,管理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有强烈的兴趣。因为如果管理者能在一些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他们将可以选择能使自身效益最大化或使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政策。既然存在选择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委托人就很有可能选择使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而伤害委托人利益,从而随之产生成本粘性。

2.3 委托人对代理人不能进行完全监督

对公司而言,设计有效的雇佣合约是防止经理人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决策的有效途径,约束代理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特定行为。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上述合约能被合理设计,但是实际上现实世界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委托人对于企业的投资机会和管理活动并不完全了解,而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企业生产、成本和收益等信息,因此,在委托人对代理人不能进行完全监督的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就可能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道路而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与此同时委托人也就必须承受代理人行为所致的代理成本,以及因此伴随产生的成本粘性。

2.4 代理人对公司信息的掌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信息对管理者的计划、决策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的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随着时间的迁移,信息的数量会增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也就越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从而代理人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若是公司经营环境发生改变,公司自身会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个适应的过程本身就会产生成本,代理人需要判断进行调整所发生成本和不调整发生的损失孰大孰小再下结论。与此同时,大部分代理人都有好的预期,他们一般不愿意对现有资源进行及时调整,而且各个管理者水平不一,进行调整的结果也会产生差异,从而造成成本粘性。

3 代理问题的优化与建议

3.1 引入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两权分离是代理问题的实质,这是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所以缓解代理问题的一条捷径就是最大限度地融合这两者的目标,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便应运而生。试想代理人努力工作提升公司绩效,他只能获得固定报酬但是委托人却分享了剩余价值,代理人就会失去工作激情,他们便会更多地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从而侵占公司利益。[2]但若代理人能获得一定的股权作为报酬,而且一般情况下股权报酬的额度不会低,那么代理人就会倾向于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提升企业价值,代理人就能获得股价上涨带来的利益,同时抑制了其自利行为的动机,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3.2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如果股权集中度低,企业股权分散,委托人不能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放纵了代理人的自利动机,因此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粘性。如果股权集中度高,股权过度集中可能会造成代理人与大股东之间串通一气,将牺牲小委托人的利益,增加成本粘性,加重代理问题。因此,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需要合理设置,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适度的股权结构才能对代理人进行最有效的监督约束,从而抑制其自利动机,缓解代理问题从而降低成本粘性。[2]

3.3 完善报酬激励机制

通过设计一个适当的报酬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代理问题,这要求该机制能够有效平衡风险分散和目标激励问题,确定报酬有关契约的构成及合适的比例问题,从而建立一个和管理者业绩挂钩的评价体系,将体现企业将来运营状态的市场价值指标与体现企业过去的财务和会计类指标相结合。这样,会计指标能体现出经营者是否在努力规范经营企业,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同时,股价之类的体现市场方面的指标则能够反映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长远观望态度,使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更加拓宽。以代表激励作用的变动收入的组合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收入报酬组合,其中固定工资代表的是保险组合,变动收入则体现了激励因素,经理报酬契约将考虑公司利润和公司股价,一起构建公司期权、股票、奖金和工资的报酬激励体制。

3.4 采用委托代理应用模型

委托代理应用模型主要用来缓解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显性激励机制。那么何谓显性激励机制?就是委托人不能时刻观测代理人的具体行为,但为了引导代理人采取委托人所希望的行为,委托人根据可观测到的行为来奖惩代理人,称之为显性激励机制。[3]因为两权分离,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利益进行行动,但其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能得到的信息只是一些变量。而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选择和其他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也只是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4]因此,采用委托代理应用模型对缓解代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3.5 完善有效董事会结构

有效的董事会结构能够行使对代理人进行更有效的监督,降低代理成本。公司董事会规模与成本粘性呈反向相关关系,董事会成员越多,成本粘性程度越低。原因是较多的董事会成员给了代理人较大的压力,使他们不敢轻易违背委托人利益。[2]但是,过大的董事会规模会产生负面效应,例如董事会成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参考公司规模等具体情况,建立适度有效的董事会规模。

3.6 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重视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流动资产在资产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对成本粘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流动资产在短期内比较容易调整,其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营运能力越强,成本粘性就相应较小。非流动资产虽是企业长足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过高比例的它也将带来较高的调整成本,加深企业成本粘性。[5]因此,企业应当一边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一边降低非流动资产比重,引入新科技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成本调整的灵活性。

3.7 激励代理人提升自身素质

代理人声誉模型是解决代理问题的隐性激励方法,代理人工作的质量是评判他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表現不好的代理人难以得到聘用者对他的认可,不仅会导致得不到内部提升的机遇,而且会降低被其他企业雇用的概率。因此,要将代理人的多面素质,如个人信誉、社会交际及企业前景等指标纳入到对代理人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提高代理人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代理人与企业的联系,从而实现对企业成本的高效控制。[6]

3.8 采用代理人市场化机制

委托人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存在的代理问题,将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解决。为此,将采用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机制。这特别体现在国企应当如何选择高管的这个问题上,应当从现实条件出发,逐渐实现转型,具体体现在由行政委派制度过渡到董事会选聘制度,使得选拔的代理人更加适用于国企管理,这样一方面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变革所带来的风险性冲击;另一方面更使得国企资产流失度减少。在引入了人才市场的机制下,委托人在管理人才市场上对高管人员的选择更有自由度,并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比如精神激励、高薪激励等,使管理者更好地为了企业运营这个宏观目标服务。与此同时,市场对管理层起到了无形约束的作用,管理层员工希望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对于企业管理会更具有警惕性,更好地为委托方实现管理目标。[6]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刘斌.劳动保护、成本粘性与企业应对[J].经济研究,2014(5):63-76.

[2]安婷婷.公司治理抑减企业成本粘性的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3]陈书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及其运用[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3.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潘广伟.成本粘性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6(9):54-56.

[6]徐圣男.企业费用粘性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实际控制人性质的视角[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