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教学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
2017-05-04王仁秀
王仁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师认清自身的教学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重大举措,推动课改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外,数学教师还应发挥数学的德育职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内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
一、让数学知识以“美”的方式沉淀
美是人在主观情愫的牵引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主观评判。美的事物给人以内心舒畅之感。美无处不在,学科中也能探寻到美的痕迹。语文喜欢用精妙的布局、华丽的构思之美启迪人生;历史喜欢用一个个时代的缩影,格调之美让人深度思索;音乐则是用穿透灵魂的力量,深入骨髓之美净化人的心灵;数学教材中不乏美的素材,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在课下深度提炼教材中的美的净化,巧设唯美情境,为教学内容批上“美”的外衣,让数学以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内心的审美因子,以美引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高雅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各种精美的对称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顺势发挥自身的诱导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跟水面上建筑物的倒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仿佛就像照镜子,动作一致神同步”这是学生的感悟,美的感悟。又如,在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自己在课前准备的七巧板拼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的共鸣。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将自己拼出的图形展示出来:“机器人”“小马”“小狗”等等,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也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数学教师利用多媒體,让数学知识以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美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引美,也帮助学生树立高雅的情感态度。
审美意识是三大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中的组成部分,给学生一次美的体验,让学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保驾护航。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三大核心素养学会学习中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开启自主探究模式。根据心理学家反馈: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其自律性、自控能力较差,多变的环境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低效枯燥一直是教师头疼的话题。借鉴数学教育者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实践研究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数学的可接受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后,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道习题:已知两个长方形,长方形1: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长方形2:长为14厘米,宽为5厘米,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马上胸有成竹,很快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变化:“长方形1: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长方形2的周长为50厘米,长为15厘米,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将题目进行变化,增大了习题难度,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开启了自主学习模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开启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教学精华,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教学地位,课堂深度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标,深刻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2]王烨晖,辛涛.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5(9).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