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17-05-04陈芬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陈芬红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抽象性数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回归于生活,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情境或者生活化的手段将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内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和数学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经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树立起生活意识,即将已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在这一意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和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生活内容,以此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并将在课堂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课堂是与学生生活相分离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呢?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基础知识,常常会采取“一言堂”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来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教师的绝对主动所占据,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默默不闻、默默不问”,课堂氛围枯燥、压抑,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逐渐消退。因此,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极具生活化的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师在“师道尊严”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常常会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绝对掌控者,为了能够让学生“信服”自己,一般会以严厉、不苟言笑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造成师生代沟愈加严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亲近之感,才会对他所讲授的科目产生喜爱之情。所以,为了构建生活化、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走进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中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由优等生和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转化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水平设计符合学生数学能力的问题,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较难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则只需要完成基础问题,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在稳中有所进步,以此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一般会按照教师事先安排的位置端端正正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这种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成为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障碍。生活是一项在无序中有序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根据生活的无序来对学生不加限制,以“圆桌会议”或者小组的形式来自由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坐着听,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适时地自由发言,不要局限学生的提问。但是,在无序的课堂组织中,学生也要遵循课堂规则,不可追逐打闹、谈天说地等,以此在放松的生活化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活动。

二、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化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种种生活事物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身体验这些具体形象的事物,以此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化,在感性材料的积累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会将已有的计算规律直接介绍给学生:“多了减,少了加,多减之后需加上,多加之后需减去。”这一规律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即便能够在数学练习中运用这一规则,但是在练习中也常常是错误百出。针对这一情况,我一般会在生活化的过程中进行加减实践教学。我会将学生的生活购物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昨天,小红带了155元去商场,她花了108元买了一个书包,然后她又想买一个文具盒,其中一个文具盒50元,一个铅笔盒45元,那么小红应该买哪一个呢?”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他们纷纷建言献策,“小红先付110元买书包,找回2元,这时她还剩155-110+2=47元,那么她买50元的铅笔盒还差50-47=3元,只能买45元的铅笔盒,这样还剩2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问题中体验数学加减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三、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以抽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目,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无论对于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来说都是枯燥、难懂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接触数学知识,而且受年龄、认知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我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计算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他们往往会以应付的心态来进行数学计算,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甚至在长期的应付中学生会丧失对数学计算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在教学“乘法计算”的时候,让学生在自己家附近或者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调查,看一看这些超市每天会卖出多少个面包。然后,我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在数学活动开展中直接使用。在上课的时候,我会就此向学生提问:“学校小卖店每天卖出65个草莓面包,每个草莓面包3元钱,那么这个小卖店一天卖出多少钱的草莓面包?一周呢?一个月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自主探究如何进行数学乘法计算,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四、回归生活天地,实际运用数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开展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只将学生作为数学知识接受的工具,那么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永远都将是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实践的检验。“真理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到校外,走进生活来检验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比如,在讲完图形的拼组后,我会将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通过测量、剪切、拼组来重新对操场进行安排,设计出合理的运动场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创造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积极地将生活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師范大学,2011.

[2]蒋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