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激励艺术奏响积极向上的课堂主旋律

2017-05-04温运华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赞美原则课堂

温运华

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励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激励艺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比格所说:“被高度激发起来的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强,而且精神饱满。他们很少出现可能有的‘纪律问题。因而一个能够使他的学生们保持有充分动机的教师,已获得大半成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激励艺术,遵循激励原则,把学生的学习士气鼓动起来,使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奏响积极向上的课堂主旋律。

一、目标性原则

实施激励时目标必须明确,即为何要实施激励行为,对谁实施激励,激励实施后达到何种目标,这些问题教师在实施激励时要心中有数,只有有明确的激励目标,激励行为才能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激励效果。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个胆怯的学生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我猜想他一定有答案,只是因为胆小而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在心里设立了这样一个激励目标—— 一定要激励这位学生大胆发言。我及时地激励他:“我发现你的微笑特别自信,能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给大伙儿分享吗?”这位胆怯的学生怯生生地站起来,我以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注视着他,他受到了鼓舞,开始说话了,可是声音太小了,我走到他跟前,认真倾听,说完后我惊喜地说:“你的想法太好了,能大声告诉大家吗?”他用力地点点头,终于声音响亮地做出精彩的回答。我立刻示意全班同學报以热烈的掌声,并毫不吝啬地送上自己的赞美:“你真了不起,讲得真棒!”这位学生显得很激动。在接下来的那节课中,他居然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这对于胆怯的他来说多难能可贵呀!显然,我达到了激励的目标。

二、适度性原则

目前,教师都非常重视激励手段的运用,认为“与其责骂,不如夸奖”。的确,得到认可、获得赞赏是人的天然欲求,尤其是小学生,夸奖能增加其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但是滥用赞美之辞有时却会适得其反。还记得刚步入教坛的我,思想上甚是重视激励手段,于是,每个回答完问题的学生我都大力赞扬:“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等。一开始,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课堂发言热烈,但是,当我提了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时,全班却鸦雀无声,我清楚地知道,问题绝不至于难到没人能解答,只不过大家都不敢尝试而已。课后,在和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座谈研讨时,他告诉我这么一个事实——心理学家H·G·基那特在研究报告中说:“幼儿受到过度赞美时,会由于怕暴露了自己的不值得赞赏而感到不安。”于是,我认识到一味地赞美并非万全之策,激励要有一个尺度。此后,我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当学生解答了一个浅显的问题后,我微笑地点头赞允,当学生解答了一个稍难的问题后,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爱动脑筋。”当学生解答了一个更难的问题后,我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很有激情地说:“哇,你真厉害,简直就是一位小数学家。”前后两节课,由于把握了不同的激励尺度,就有了决然不同的课堂效应:前一次是“微波荡漾”,后一次是“波涛汹涌”。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运用激励手段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形对学生实施恰如其分的激励。

三、灵活性原则

当下课堂很流行掌声激励。我曾经听过一节课,执教者用掌声激励的次数竟高达十几次。乍一看,似乎课堂气氛很活跃,热热闹闹的。其实不然,频繁的掌声鼓励最终必定会导致激励人的学生累了,被激励的学生也没劲了,进而收不到鼓励的效果。就我个人认为,激励的形式应该灵活、生动、有趣。例如,对于学生到位的回答,教师可以由衷地赞赏:“太好了!。”这是语言激励。对于有独特发现的学生,教师可以惊喜地喊:“我终于找到知己了!”这是情感激励。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精彩表现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同时送上掌声,这是肢体激励。至于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然后说:“嗯,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还有哪位同学也听懂的?说说看。”在教师的鼓励下,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中。而在引导学生小组研究时,则可以把小组学习的要求用激励的话语说出来:“自己动动手、动动口、动动脑,一定会有新发现!”在上计算课时,可以进行类似“夺红旗”的竞赛形式进行激励。另外还可以实施成功激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我们应该对之实施成功激励。总之,遵循灵活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或活动的情境,灵活自如地使用各种激励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使激励艺术产生最佳效果。

四、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激励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因人制宜,针对性强。例如,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可以奖一些小玩意(如小红花、卡通动物等)给孩子们,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所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诱发他们爱学、乐学,教师应侧重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物质”激励;而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处于由外在的动机向内在的动机发展这一趋势,教师对学生则更应侧重“精神”激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另外,对于不同的个体,也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激励。如有的儿童有自卑感、怯懦,教师要多用成功激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有的儿童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教师可多用激将法等等。

五、感染性原则

遵循感染性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实施激励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害羞、不安、恐惧等心理障碍,使之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把学习当做一种乐事、一种需要,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所以,我们实施激励要有感染力,要能鼓舞士气。例如,在课堂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教师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因为害羞不敢出声,教师就要用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感染他,使他不再害羞,勇敢发言。而对那些积极发言并表现理想的学生,我们固然要赞美一番,但每句赞美之语都要是肺腑之言、激情洋溢。特别是在实施竞争激励时,教师更要满怀热情、身临其境,用热情洋溢的口头语言、恰到好处的身体语言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地投入竞赛活动,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实施激励要能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激励感人肺腑、催人上进。例如,我们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听完了老师的介绍,学生肃然起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爱国热情的火焰熊熊燃烧……

六、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原则

激励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是无可非议的,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强化积极的行为,真可谓是积极人生的催化剂。然而,当学生出现某一错误行为时,批评又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所以,在实施激励时,一定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即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既充分表扬肯定学生做对的地方,又批评指正其不良行为。例如,在课堂中,总会有个别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走神,对于这种情形,教师可以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跟前,用严厉的眼光看他一眼。他当然能收到来自老师的批评信息,进而改正缺点,专心上课。教师再把握时机,表扬他。这样,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激励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们在运用激励手段时,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还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始终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斗志昂扬地去攻克学习道路上的一座座难关。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赞美原则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远离否定式赞美
美在课堂花开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