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2017-05-04吴倩诚
吴倩诚
摘 要: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应受到重视,同时学好小学语文也对学好其他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进行分析,提出研究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研究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而研究好有效的教学策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下面我将根据如何研究有效教学策略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才会越高。由此看来,点燃求知好学的导火索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其中一种就是开端引趣。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以趣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向奥秘探索的一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去探索。
例如,在“五彩池”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开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有哪些颜色呢?为什么五彩池的水是五彩的呢?”这样的以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并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到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学习得更轻松自如、更兴趣盎然。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竞争,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到竞争中来。例如,在教学生生字时,让他们比一比,谁认字更快,谁记忆更牢,谁又能组更多的词;在朗读课文时,让他们比一比,谁朗读的更有感情。比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在课堂的活跃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注重一节课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学生丧失了课堂主体地位,并且只是一味地被动听老师讲课,思想得到了限制,思维也难以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缺少了很多探索过程,也让他们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课堂变得单一乏味,学生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发挥好老师的作用,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1.老师要学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且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就会把自己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到一起,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的主人意识越强,他们的参与性也就越强。
2.老师要让学生多实践,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要学的知识,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3.要善用肯定和奖励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也要妙用竞争方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可以采取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集体与集体的竞赛方法,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由此可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何尝不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呢?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他们的主动性越强,则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为他们创设情境,精心地组织他们运用各种形式参与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发问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做到会学、会问、会思考,更有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
2.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知识,例如,在《军神》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进行表演,通过以身临其境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每个角色的内心情感,从而更有助于学习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3.老师应该多观察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课本上的问题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与老师的本身有着密切联系,只有老师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跟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庆梅.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13.
[2]全长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J].大观周刊,201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