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兴趣切入点 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7-05-04陈海浪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趣味性

陈海浪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74-01

小学数学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以及图形性质的学习,但是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教师可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善学的数学兴趣。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关键。显然,与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图设计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列出购物清单,然后计算对应的价格,最后由“售货员”进行统计和整理。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融入买东西的情境中,掌握了“元、角、分”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自然会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见,情境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于有声、有色以及变化多样的事物会有十分感興趣。数学属于应用型学科,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锻炼。

例如,教学“一百以内加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跳绳比赛的游戏环节,规定每个小组的三个学生跳绳总和为最终成绩,并按照成绩进行排名。有两个小组得出了如下表所示的成绩。

这时就需要计算“54+47+68”和“33+54+76”,学生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这样就成功地将教学内容引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质疑、猜想,进而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趣味性游戏非常重要,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为学生学习数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引入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部分往往都是学生完成的,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可以比赛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和别人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计算小火车”来设计比赛内容,如下图所示。

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计算速度最快的学生获胜。由于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自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比赛学生巩固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计算方法,还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了更好的计算方法和经验。

由此可见,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规避了之前传统教学中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弊端,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在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激发自身潜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