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难点破解
2017-05-04韩江土
韩江土
[摘 要]“角的度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的重点内容。然而“角的度量”的教学却是一个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习困难重重。要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应分析学生度量角时产生的错误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破解方法。
[关键词]角的度量;教学难点;破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22-02
“角的度量”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操作技能之一,但“角的度量”涉及的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操作程序复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个公认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一次关于手和脑的挑战。虽然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在逻辑脉络上更加清晰(旧教材的逻辑主线: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认识量角器——认识度量单位1°——学习度量方法——练习巩固;新教材的逻辑主线:量角的大小——用一定大小的角作为度量单位进行度量——让度量结果合理些需要合适的度量单位——认识度量单位1°——认识量角器——学习度量方法——练习巩固),但我用新版教材教学完后发现,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使另一边在刻度内并准确读数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时更是如此),要分清内外刻度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反向旋转和不同方位的角)。
基于此,我对学生度量角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破解方法。
一、量角器的摆放问题
[错误现象]学生在度量角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量角器摆放现象,且数量超过50%。
[原因与破解方法]
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造成学生错误摆放量角器的原因不少,具体如下:
原因一: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学生看到的角只是两条射线,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他们没有从空间上去认识角,更不知道所量的角的动态范围是哪些。
破解方法:从动态层面来描述角,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使角动起来,体现“角”的各要素(边、度量单位)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系统性认识,真正揭示角的本质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两条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然后让学生跟着我,先是两臂重合,然后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体验角由小变大的过程。这样,学生便会明白所有角都是这样由小变大的。
原因二:学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为了测量方便,量角器都做成半圆形,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等份所占的角的度数就是1°,这个1°同时也是角的度量单位。在量角器上,我们能找到0°~180°之间所有的角,可是学生在量角器上只看到刻度,却看不到量角器上的刻度所对应的角。
破解方法: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可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基本能观察到“中心点”“0°~180°的刻度线和刻度”等基本特征。认识1°角时,教师先出示一个1°角的模型实物,让学生猜猜这个角有多大,然后把这个角放在量角器上(注意量角器要大一些)并投影出来,让学生看到角的大小刚好占量角器一小格的刻度,告诉学生这个角的度数就是1°。移动这个角,放到量角器的不同位置,形象地展示了,即使在不同的位置,1°的角都只占一小格,以此深化学生对1°角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先找标有度数的刻度上的角,如30°、60°、120°的角,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有的学生找出的角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而是在量角器的中间,如30°的角的两边分别在刻度20与50上,教师应充分给予肯定);再找没有标明度数的刻度上的角,如38°、52°的角,引导学生认真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同样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角了。
原因三:即使看到了量角器上的角,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从而导致测不出角的度数或是读数错误。
破解方法:利用“三重合”(课本上是“二重合”)让学生用量角器上的角去“重合”所测量的角。即用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即中心点)去“重合”要量的角的顶点,用量角器上的零刻度线去“重合”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上的角的终边去“重合”角的另一条边,这样量角器上的角的终边所在的刻度就是所测角的度数。
二、量角器的读数问题
[错误现象]在解决了量角器的摆放问题后,读数时,很多学生都读错了,如把50°的角读成130°,把125°的角读成55°等,整个读数过程杂乱无章。
[错误原因]学生读数杂乱无章的原因无非是混淆的量角器的两圈的刻度。
[破解方法]通过对错误原因的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四种破解方法。
方法一:先区分锐角和钝角,再读度数。让学生在学会摆放量角器的基础上再读度数,只要先判断出所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就不会弄混量角器上的两圈刻度。
方法二:用“口诀”帮助读数。鉴于学生读数的困难较大,教师可用朗朗上口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读数。如“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0度在内看内圈,0度在外看外圈”,强调从0度开始往上数,就能找到角的度数。
方法三:把角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再读数。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学生孤立地看待角的两边,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準0度,另一条边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理解成是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也随之增加的一个动态图形,那么读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四:用改进的量角器来量角读数。现在用的量角器及学生买来的量角器,上面都有两组0°~180°的刻度,并且两组刻度的方向是相反的。正是这两组方向相反的刻度,才导致学生读数出错。经多方走访,我找不到只有一组刻度的量角器,对此我自己动手改进。根据有关资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知,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是一个正角,学生容易理解它的大小,度量角时“零刻度线”在右为好,因此可保留从右边0度开始的一组刻度,把另一组刻度用修正液覆盖。用这样的量角器,学生量角时轻松多了,只要强调从0度开始读,学生都能正确地度量出角的度数。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