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 师德教育

2017-05-04张晓凡

中国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人文关怀

张晓凡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想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就需要从人文关怀理念切入,通过必要的师德教育,端正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风格,从而实现整个人事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文章拟从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探究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价值最大化的实施思路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师德教育;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价值最大化;实现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39

随着高校体系不断成熟,人事管理成为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都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推进高校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创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思路,是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析和认知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系统化创新,从而实现其理想效果。

1 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具体的管理理念,还是人事管理思维,都需要系统化融入到整个管理工作机制中,通过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

整体工作意识较为淡薄,参与性较差。部分高校教师在参与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工作的积极性,还是其对教书育人更多给予的是一种应付的心态,不仅不认真备课,同时还缺乏对学生的应有关注和了解,这就使得学生本身与教师的岗位身份之间存在极大冲突。但是客观地说,想要对教师这一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的难度就较大,目前整个高校人事管理机制中,更多是从客观、统一的视角对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考核,而教师的工作意识,以及其对学生的态度,更多是一种师德的表现,所以客观上来说,其更多需要的是通过融入必要的思想引导,从而引导教师形成积极完善的师德理念。

工作意识不足。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也是其重要的岗位需要。参与学术研究,既是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同时更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从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的具体行为来看,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学术研究理念,也未能形成应有的学术严谨思想和知识探索意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认知,可以说这是高校教师体制遭遇的重要危机之一。但是,客观地看,随着当前高校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很多学校未能形成与其相匹配的人事管理体系,无论是人事关怀,还是柔性管理机制的完善性,都相对不足,这就使得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果大受影响。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不能将人力看作一种资源和资本,从而进行开发和投资。这种观念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一是在管理内容上,“以事为本”强调事务性工作的完成和处理,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分析、研究和开发;二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忽视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以及对个性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追求;三是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注重当前师资指标和短期师资需求,而缺乏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和培养目标。

总的来说,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仅仅使用客观的标准对其衡量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开展对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对教师开展必要的人文关怀与师德教育理念,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并且,通过人事管理创新,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可以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价值最大化的实施思路和具体途径分析

在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今天,传统人事管理机制的局限性就日益明显,其缺乏对教师自身情感内涵的有效关注,从而限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随着当前高校管理机制创新日益成熟,优化教师资源管理,丰富师德理念融入,必然能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价值最大化。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说,实现整个管理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其不仅是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关键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想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做到:

首先,要通過开展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教师的归属感。教师也需要关注,客观地说,当前教师也存在较大的生活压力,而高校人事管理体系长期都未能得到应有的丰富与完善,因此,可以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系统地看,就是缺乏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因此,想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大化,必须注重对高校教师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理念,无论是教师的各项权利,还是具体收益,都需要予以必要的关注。通过提升对教师的实际关注度,从而实现其工作积极性的最佳诠释和展现。

其次,必须充分注重完善师德教育理念,完善引导教师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理念。实施师德教育,就是从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机械、客观特点角度出发的。当前,整个人事管理工作使用的仍然是较为机械的数据模式,虽然其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未能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认知,另一方面也未能对教师的师德理念发挥提供有效帮助。从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看,想要实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佳阐述,就必须将师德教育纳入到人事管理工作中。

再次,充分利用激励因素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利用激励机制时,一是一定要把好考核关,这是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严格认真的考核,可以使教职工客观、辩证地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可以及时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认可,不足之处可以让教职工冷静反思其产生的原因,确定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制定各项奖励制度、鼓励办法等激励措施,重奖在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千方百计激励更多的教师潜心于教学、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等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教师素质,培养更多的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三是人事管理工作要提高自身的无形激励效果。人事管理是一个窗口行业,在教职工的心目中,人事管理工作者代表学校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能,因而他们在作风、人品、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无疑是对教职工无形的鼓励。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学习,注重各方面的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最后,要充分注重完善優化教师的学术研究理念培养,着重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思想。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不仅要端正教学态度,也需要其认真对待学术研究活动。学术研究不仅是获取科研成果,应付具体检查,更重要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因此,要积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学术研究活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整个人事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创新与完善,尤其是要结合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和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创新高校人事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化发挥。

3 结 论

当前正处于高校教学体系管理创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重要角色,其科学严谨性和教学理念的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从当前整个高校人事管理活动开展状况看,其很难对教师师德状况和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有效管理,因此,无论是教师的工作态度,还是其具体的工作积极性都大受影响,这就使得其教学质量大受影响。结合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要求来看,融入人文关怀要素,提升高校教师的幸福指数,优化师德教育活动,从而必然能够实现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佳展现。

参考文献:

[1]程凡.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创新的方向和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8(6):86-87.

[2]刘树忠,李越恒,申庆利.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4-126.

[3]井晓英.浅谈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学,2006(1):123-124.

[4]曲铁华.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兼谈美国PDS模式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3):126-131.

[5]孟宪乐.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4):71-73.

[6]刘庆昌.高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5(12):165-171.

[7]韩彦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1-83.

[8]张福胜.创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47-49.

[9]龚玲.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82,198.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人文关怀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