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规范中活学活用

2017-05-04赵毅晖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梨园戏

【摘 要】本文通过我多年的艺术工作心得,浅谈梨园戏压脚鼓的基本传承规范,并论述它在折子戏《玉真行》中的活学活用,揭示恪守传承规范与创作运用之间相辅相成的艺术规律。

【关键词】梨园戏;压脚鼓;传承规范;玉真行;创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52-01

梨园戏压脚鼓,以其独特的司鼓技艺,在中国戏曲长廊中独具风采,独有一套“手足并举”、声具七音的司鼓演奏传统规范。它不仅指挥乐队的起止、强弱、快慢,且以不同的鼓点变化,来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生动地衬托舞台气氛。鼓师双手执槌,一脚翘起,将脚后跟压在鼓面上做不同位置的移动。通过脚后跟力度的控制,配合鼓槌的轻重、松紧、缓急以及敲击鼓心(鼓面正中),鼓边(鼓面边缘),鼓角等不同位置的变换,敲打出千变万化的鼓点效果。鼓槌在鼓面上敲击产生重、中、闪、偏、墘、角、边七音,配合强、弱、快、慢等力度的控制,就能随着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绪,赋予情节人物以生动表演。

演出时,压脚鼓有不同的传统锣鼓关可以运用。如指挥乐曲开始用“大邦鼓”的颠槌、半颠、双开及“小邦鼓”的单开等;指挥乐曲结束用“真假煞”的假煞、半煞、颠煞、顿煞、大坐煞等;配合舞台调度用“小邦鼓”的行路鼓、长撚、短撚及“满山闹”过场,三脚鼓、小三脚等;配合特殊表演动作用“鸡啄粟”的老公行、跛足行、上楼、过桥、落山、七步颠;“大邦鼓”的双顿蹄、大跳;“擂鼓”的惊鼓、磨脚、拖脚;“小邦鼓”的揉目;“假煞鼓”的跑马、磨墨、加冠跳、忐忑;“满山闹”的加令跳等;模拟音响效果用“擂鼓”的風声等。马锣鼓的用法较为简单,主要用来配合吹打曲牌或用在较为热闹的场面等。如指挥乐曲起止,配合吹打曲牌时用“单开”、“双开”等;官员上下场用“官鼓”、“大邦鼓”等;坐场用“真煞”等;配合表演动作时用“一条鞭”、“假煞”、“急煞”等。

在与剧情具体结合上,则是将各种基本锣鼓关有机地揉合裁接,做各种不同的伸缩变化,衬托着演员的演唱旋律和科步形态,与剧中人物情节有机结合。例如梨园戏传统折子戏《玉真行》,是一场描写女主人公王玉真长途跋涉的独角戏。戏一开场,演员通过缓慢的台步,悠悠的唱腔,使我们回想起她一路走来的艰险历程。接着是一段叙述与高文举分别以及虎狼关遇到截杀的念白,当念到“不疑来到虎狼关,遇到强盗”时,我用鼓槌快撚鼓角,以“嗒嗒”的声音,来烘托玉真当时紧张的心情;念到“张千被杀”,我急而紧地敲击鼓墘,用“砰砰”的声音来衬托玉真害怕的心情;念到“我身恐畏受辱,才跳入深坑”,我的脚压在鼓面上,从鼓中一直撚槌到鼓墘,以“咚嘟”的声音来烘托出玉真跑到深坑边,誓死保住贞操,跳入深坑的坚强;接着,演员深深地叹了口气,我随即用鼓槌同时敲击鼓中与鼓角“咚嗒嗒”的声音来衬托玉真劫后余生的放松的心情。念到“才救阮起来”,我用轻敲鼓角“嗒”和锣仔、拍板“乔台”的结合来表示叙述告一段落。

想起一路上的波折险阻,就愈是迫切地希望赶到京城去与丈夫见面。这时我指挥乐队演奏传统谱【柳青阳】,由慢、轻,渐强、渐快,中间用了“七步颠”来表现玉真拖命赶路。演员通过两次理鬓及提鞋的动作,特别是其中两次进退的急速细小的碎步,巧妙地表达出玉真急于会夫的迫切心情。我用短的“撚鼓”加上鼓心和鼓角配合出“嗒咚”的音响来表现理鬓和提鞋;配合演员的脚步用急促的鼓点来表现她急于赶路的心情。一大段翻山越岭的演唱,这里有着许多美丽的身段和富于变化的台步,我用跛足行、落山、七步颠、双顿蹄来配合演员的表演;突然传来了一阵江涛水浪的声响,演员通过了一个掷伞的动作表达了因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内心节奏的转换,我用吊钹模拟出流水的声音效果,用惊鼓、忐忑、磨脚,以及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表现玉真无限孤寂和惆怅的心情。该折戏中不少捧伞、背伞、掷伞、拖伞、托伞、旋伞的动作,我都运用了不同的鼓点来与演员进行细致配合。

与压脚鼓结缘已近三十年,长期的司鼓艺术实践,让我的头脑中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梨园戏的古老、独特、典雅、细腻,来自于对传统规范的严谨恪守的优良艺术传承。不仅是演员的科步、念白、演唱,包括我们司鼓也是一样。只有恪守传统,才能保证梨园戏司鼓的古朴独特与规范正宗。而在具体剧目中的活学活用,则是对戏剧场景与人物生动刻画的艺术创作。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

赵毅晖,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三级演奏员。

猜你喜欢

梨园戏
闽南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以梨园戏为例
“梨园戏现象”探微
弦管古乐是泉腔戏曲的曲库——从梨园戏三元老论南音与梨园戏关系说起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曾静萍沪上分享梨园戏
梨园戏开发的可行性与旅游利用研究
寻访梨园戏之初体验
千年梨园,传承经典
梨园戏的时尚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