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阅读特征、问题及启示

2017-05-04周骏刘清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文本内容

周骏++刘清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带来了机遇并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的阅读特征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有其自身的特征。

1. 阅读方式由传统文本转为电脑、移动设备

传统的阅读主要以传统文本为主,如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的文本资料。对于中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种传统文本有着一定的困难。如今中小学生的阅读转向了电脑和移动设备,除了传统的文本资料以外,还融合了声音、色彩、触感、图像甚至是气味等体验,并且便于携带,更人性化。

2. 阅读方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如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电纸书等,移动阅读的载体为各种移动设备,内容为在互联网上各种电子版的视听信息。网络阅读的载体为电子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其阅读内容与移动阅读的内容相差无几。第三种阅读方式为电纸书,其载体为电子阅读器,其显示效果与传统文本极为相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学生的眼睛。

3. 阅读趋于碎片化

今天,移动设备趋于多样化,日益完善。中小学生阅读的信息和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但由于其在校时间的固定性,使学生们很难拥有一段很完整的时间,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其他空闲时间进行阅读,因此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另一方面,由于其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其阅读的内容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阅读产生的问题

1. 中小学生阅读的网络媒介、推广人和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和推广人传播的信息和内容的品質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对所接收知识和信息的理解与掌握,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加之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更易造成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不好的行为,不利于三观的正确养成。

2. 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求中小学生必须拥有快速、跳跃性、选择性阅读的习惯,但是,快速、跳跃性、选择性阅读很可能造成中小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较浅,不能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可能会导致中小学生降低甚至失去阅读的乐趣,从而无法达到阅读和学习的目的,并很可能养成惰性、碎片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影响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互联网时代下,中小学生更易患“网络依赖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由于网络信息的品质不一,且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快速、跳跃性、选择性阅读等坏习惯的养成,网络阅读信息的准确率高低不等,对阅读的时间无法合理分配,导致中小学生想象力的缺乏和对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

互联网时代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教育的对策

1. 政府、教师、家长需加强管理

政府、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应尽自己的义务及责任。政府应支持中小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阅读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约束网络媒介和网络阅读推广者及推广企业的各种行为,如:加大对各类文学网站中网络作品的审查力度。家长和教师分别从家庭和学校给予中小学生们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们自主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们推荐更多更好的网络阅读途径。学校应该多组织相关的网络阅读活动和集中阅读学习,促使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网络阅读信息。网络媒介和网络阅读的推广者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学校和家长也要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如: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更为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措施,杜绝一切形式化和教条化的活动,坚决避免互不沟通、互不配合的情况发生。同时,学校也要改革一些课程的结构安排,减轻中小学生们的课业负担,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由阅读。

2. 中小学生应从自身进行管理

首先,中小学生应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勤动笔勤动脑,从而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其次,中小学生自身应该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阅读,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能否达到阅读效果和目的还是要靠中小学生自己根据兴趣、习惯和需求来进行选择。既然选择了某种互联网阅读的方式,就要扬长避短,并尽量避免快速、跳跃性、选择性和碎片化的阅读行为。中小学生自身要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举一反三,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评判体系,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网络阅读方法,如:思读法、精读法和泛读法。思读法是指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它能更好地让中小学生们加深对所读作品的印象;精读法是指针对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进行精心且仔细的阅读,能使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情感;泛读法是指快速地浏览全文,了解全文大意,目的是为了中小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最后,中小学生必须注重对自制力的培养,如:做到可以看的时候看,不该看的时候不看。对于网络读物中健康积极且正能量的内容可以细看,对传播不良思想的内容坚决不看,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培养多种兴趣。

3. 建立良好的阅读互动平台

从各中小学校、教师和中小学生自身三方面建立良好的阅读互动平台。首先,各中小学校可以组织并开展各种集体互联网阅读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网上阅读图书馆,甄选经典、优秀且有利于中小学生发展的著作和文章。其次,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教师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并推荐有利于其发展的阅读材料,并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巩固中小学生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最后,中小学生自身要善于寻找互联网中适合自己的互动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贴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在这些互动交流平台上,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主动表达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观点,也可以参考作者和其他读者的观点。同时,学校及教师也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制不良媒介的影响,并教导其如何认识、分析和运用网络媒介。

4. 建立中小学生阅读评价机制

建立中小学生阅读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中小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估,可以采取评分制或点评制。评分制可以更直观的得出中小学生的阅读效果;点评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可以根据阅读活动的类型来选择评价的方式,提倡全员参与,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精神或物质的鼓励。阅读评价机制的建立往往可以达成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小学生、教师等对网络媒介的评估,如中小学生和教师可搜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权威数据库或一些知名专家网页,描述该媒介或该网页的特色,把经过挑选的经典网络阅读资源推荐给更多的中小学生,让中小学生们可以更轻松、更自由地在网络上阅读各类学科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愉悦身心。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胡耀文,张菊芳. 浅议网络环境下阅读方式的转变[J]. 科教文汇,2008(11): 64.

张浩,钱冬明,祝智庭. 电子阅读方式分类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9).

黄雅莉. 互联网+: 提升阅读素养的探索[J]. 新课程. 研究前沿,2016(9).

邓敬. 中小学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20).

李奕霏,罗德红. 美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思维获取模型概览和启示[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主要内容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