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网络引到学生的课桌上

2017-05-04娄延果沈建军李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桌教与学微课

娄延果+沈建军+李强

社会的发展已从IT时代到了DT时代,高效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将依托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完成,个性化学习、定制化学习将成为主流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递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指导者,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样的时代巨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基于以上认识,石家庄一中近年来致力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内翻转课堂”建设,依据学校“生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其命名为“生命课堂”。把网络引到了学生的课桌上,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对“互联网+课堂”的基本认识

我们要构建生命课堂,实质上是要探索当互联网进入教室后,教与学的活动如何与其结合才能更贴近教学的本质,课堂如何设计和操作才能更符合课堂运行、学生学习的原理,如何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便捷,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的基本观点如下。

1.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个性化的,这表现在完成同一学习任务的速度、所需的学习材料等都可能是不同的,但班级授课制要求全班同学以同一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中尽可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就是生命课堂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网络进入课堂,不是全班共享一台多媒体终端设备,不只是将其接入互联网,而是通过教室的WiFi,将网络引到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学生都可用一台平板终端(Pad)自主使用网络。

3.将网络引到学生的课桌上,不只是学生拥有了一个电子阅读工具,也不只是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上网了,而是一场课堂教学方式的革命,其所带来的是教学要素间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导致的教与学次序、方式的变革,更会带来教学成效的极大提升。

4. 课堂教学中,Pad的核心价值是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或学校、班级的互动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习,与阅读教科书、纸质学案等学习材料形成互补,使学习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学习的速度都实现个性化。

5.在课堂上,与网络相连的Pad还可以使教师随时监控和掌握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质量和进程,可以随时向全体学生展示任何一位学生的习作成果,共享个性解答。教师还可以与任何一位学生,或一个小组的学生单独对话。学生可以用Pad积累个性错题本,查阅电子词典,做电子笔记等。

6.把网络引到学生的课桌上,需要配套开发学校、班级的网上互动平台,需要教师在课前开发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微课,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在网上推送微课、阅读材料、图片等学习素材,供学生在面临学习任务时选择学习和使用。

生命课堂结构和操作

把网络引到学生的课桌上,就带来了课堂上教与学结构的变化。首先,面对一定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时,学生要先学,教师要后教,从而实现了在课堂内的教与学次序的“翻转”。其课堂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教师在备课中,首先整合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板块,每一板块都提炼出一个问题或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个体或小组面对这一问题或任务,先自学、讨论,完成或基本完成学习的任务,遗留问题或难点再由老师帮助解决。

备课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大问题,或者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流程图中的n就等于几。在这一流程中,Pad、互动平台、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独立学习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Pad选择看或不看微课、上网或不上网搜索资料、只阅读课本还是阅读其他材料。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Pad进行在线练习,云平台可以及时记录学生学习的各项数据。

整节课上,教师在这一流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任务,完成其中的环节,把握课堂的节奏,也就是说,除了n可以不同外,某一板块的教学中,“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等操作可以没有,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也可重复,教师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操作,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

概括生命课堂的整个操作过程,我们认为下述四个因素是保证其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

一是导学案。教师备课的主要结果呈现在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上,其核心作用在于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明确的引导指引,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以情境中的任务为主线给出学生在课堂上应逐步完成的学习环节,要学到的知识,要获得的体验。导学案可以印刷发给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推送给学生。

二是微课资源库。微课是学生以Pad来学习的核心依托,研制、开发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微课,无疑是构建生命课堂的重要任务。课堂供学生选择观看的微课一要简短,一般不超过3分钟,越简短越好;二要切中要害,一定是在学生学习的难点、疑惑点上的微课;三要不断开发,形成学校每一学科自己的、系统的微课资源库。

三是互动平台。要开发适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要能方便师生上传、交流、对话、展示、搜索,还要能随时联入互联网,能够让学生们获得学习所需的资料。

四是教研组织体系。要建立起一套成型的备课组内“备课+上课+教研”工作流程体系。即学科教学备课先一人主备,提供导学案初稿,全组共备,集体研究之后再个人独备,最后再走向课堂。这样一种教研组日常备课、上课的集体教研模式是保证生命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要素。

生命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将网络引到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扩大了学习的时空边界,增加了课堂的结构要素,引发了教室内教与学从内容到方式的变革,形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内翻转课堂”,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彰显。

1.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改革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旧有模式,构建起体现学校“生命的教育”办学理念的课堂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选择材料、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同伴互助、小组合作、共同提高的成长过程。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台阶。改革課堂模式,要录制微课,要整合教材,需要将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板块,提出供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任务或问题。这要求教师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课程,钻研教材,去分析教学行为,还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都需要教师们去研究、探索和实践,去迎接新的挑战。无疑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极大促进。

3.提升学校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水平,使课堂上教与学的形式和行为连接次序更接近、适合学生学习的本质。课堂上,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决定教学成效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行为教,学生采用什么行为学,更深刻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即教师的一个教学行为之后,接着的下一个教学行为,再接下来的一个行为是什么行为,持续多长时间,这决定了学习的成效。而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课堂的实施,实质上要改变的就是教学行为之间的连接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这无疑会提升学校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水平。

4.与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生命课堂立足于课堂内的学生先学后教,我们称之为“课内翻转”,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不影响学生课下的学习和生活,是适合于走读学校师生的课堂教与学新方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对教材的整合,一定课堂情境中任务的综合设计,还大大加快了教学的进度。

5.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微课的开发、连排课的安排和使用、小组合作的组织、教师的备课、教师的培训等都是全新的教学形式。学校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模式,来一项一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会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课桌教与学微课
方便调节的课桌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搬课桌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易分类存放的课桌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