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系列:构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
2017-05-04王栖
王栖
【摘要】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同时,要构建“生活教育”的德育模式,积极开展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文章从学校、社会、家庭生活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大系列;构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07-02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在坚持依托军训、班(团)活动、主题班会、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同时,构建了“生活教育”的德育模式,形成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德育生活化系列。学校积极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又塑造了师生的美好心灵。
一、學校生活
1.丰富德育活动.形成道德规范
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使德育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一是学校团委在各年级举行了以德育为内容的各种活动。政教处举行了“爱我家乡”有奖征文竞赛,初一年级组举行了“爱我甘肃”演讲比赛,语文教研组在初二年级举行了“中华之声”诗歌朗诵会,政史地教研组举行了“诚信与文明同行”有奖竞答活动等。活化知识,丰富生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是开展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等系列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每周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通过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合唱比赛等进行树新风,抵不正之风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水洛中学一日常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进行考评,分析总结。完善文明班的评比制度,从学习、劳动、德育等多方面评价一个教学班的学风与班风,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文明班评比活动的各方面表现,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年级优秀学生评比、每月一星评比等活动树立学生楷模,充分肯定先进,及时鞭策后进,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自主召开班团会。校学生会经常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等;各班委会自主召开班会,根据每周或阶段要求确定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变成自觉行动。自主班会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共识和道德规范。
四是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倡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学校由团委牵头成立了中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长期为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困难学生等服务,如上街宣传、募捐、打扫卫生等。中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上广泛宣传,树立典型,鼓励学生学习先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懂得付出,懂得承担责任,懂得回报。
2.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
学校每学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举办地震演练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在加强一日常规管理的同时,学校在全县率先提出学生管理“由校内延伸至校外”的安全管理思路,把管理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抓校园文明延伸到抓社会文明。坚持落实“五种制度”:实行校外安全检查、抽查制度;实行放学路队制度;实行学生不按时回家家长报告制度;实行违规违纪学生通报批评教育制度;实行校行政班子成员值班制,确保学生校内校外安全。
3.科技实践创新.培养科学精神
学校以“实践创新”为主题,学习探索和研究相结合,兴趣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实际应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百科知识竞赛,举行科技小创造、小发明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如学生认真听取庄浪县全国科技模范吴永斌的“庄薯三号培育技术”等高新科技系列讲座,激发了探究创新兴趣,丰富了高科技知识,培养了科学精神,增强了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2016年7月11日至12日,在兰州市举行的第十八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和第十七届“我爱祖国海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航海模型竞赛中,庄浪县水洛中学29名同学分别参加了航天项目中的“神鹰”火箭助推滑翔机竞时赛和航海项目中的“温州号”导弹护卫舰模型护航赛、“沙船”木帆船模型制作赛三个项目的比赛,其中24人获奖。此外,辅导教师万志炎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水洛中学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在2015年的建模比赛中,水洛中学7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6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3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在车模比赛中,2名选手获得一等奖,1名选手获得二等奖,1名选手获得三等奖,9名选手获得优胜奖。28人参赛,其中21人获奖,水洛中学摘取了“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学男子团体第一名桂冠,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获奖成绩代表了平凉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学校科普教育的实绩。
4.开展儒雅教育,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德育内容,深入开展“儒雅教育”。以传统文化中“仁、孝、勤、诚、信”等核心理念为内核,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学生,创新德育内容。每节课前一分钟统一为《弟子规》等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学生在校园广播的统—播音指挥下朗诵经典诗文,感悟经典文化;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画,播放优雅古典音乐,营造儒雅环境文化;课外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儒雅教育大讲课堂”,唱道德歌曲,听道德故事。“儒雅教育大讲课堂”由校长室统一安排,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班主任积极配合,政教处及时组织检查、督促和反馈工作情况,精心打造儒雅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家庭生活
1.坚持教师家访,加强家校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因此,凝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必要保障。学校通过教师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家访工作,结合定期邀请专家讲座、召开家长会、电话、QQ群、微信群等形式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学校特别要求班主任对家庭困难、心理偏差、学习困难等学生进行家访,并做好记录,学校还将班主任家访的次數和记录列入考评班主任的指标。
2.开展亲子活动,强化交流沟通
学校通过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评比活动,开展“我对父母有话说”“我为父母过生日”等亲子活动,以对话、写信、活动等方式,让家长观摩参与,体验学校的办学思想,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引导家长和孩子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让浓浓的亲情荡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头,让亲情成为学生自我要求、自我发展的内动力。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向家长提出“多一点时间陪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倡议,向孩子提出“我为父母分忧愁”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生活自理。
3.举行主人活动,鼓励承担家务
学校举行了“在家一日活动”“今天我当家庭主人”“给妈妈一个惊喜”等家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播种、除草、施肥等,干一些洗碗、买菜、做饭、浇花、洗衣服等日常琐事,让他们体会父母为其付出的辛勤劳动,体味为人父母的辛苦。
三、社会生活
1.进行陇东古迹探寻
悠久的陇东历史文化,浓浓的西北民族风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欣赏神奇崆峒美景”“寻根大地湾”“寻找梯田王国里的春天”“二郎山采风”“清明风筝节”等系列社会考察活动和系列征文、摄影、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陇东古迹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体会陇东古迹丰富的人文情结和美感,进而测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探究美、感受体会美的能力。
2.开展农村社会实践
每年的社会实践生活是提高学生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学校充分利用庄浪农业大县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去周边教育活动基地,进行学农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活动。如每年春季组织学生上山植树,组织学生走到田边地头,学习农业科技,考察现代农业示范区,周末要求学生帮家长干一些农活,如播种、防草、施肥等,举办农业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使学农社会生活教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3.挖掘重大节日潜力
中国的节日纪念日,历史积淀久远,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民族情感和审美情趣。学校挖掘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的德育潜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