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要有个性
2017-05-04毛艳
毛艳
【摘要】本文认为只有自我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现,才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灵光闪现,充满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与开发学生作文的潜能;丰富素材积累,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培养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63-02
中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也是自我的。只有自我的力量得到充分展现,才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灵光闪现,充满个性。
一、强调个性发展。激发与开发学生作文的潜能
学生写作文需要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而个性语言来自训练,必须经过模仿和再创造的阶段。学生作文的潜能有待于激发与开发。就中学生的实际而言,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指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句子的升格与修饰训练。优秀作文和一般作文的区别,并不在于人格与心灵的差别,而在于文字表达能力的差异。作文是需要训练的,而且要按作文教学的规律来训练。写作时,每一个句子的写法,都应当好好琢磨透。为什么呢?写好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实际上就是降低作文的难度。写作能力看似很难练就,其实,句子是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把句子写好了,就可以组成段,再排除审题因素的限制。学生作文出问题主要是作文的表达出了问题,有的人口头表达能力很好,但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强;有的人思维能力很强,但要他们用文字写出来却觉得很难,往往知道意思,却不会用合理的语句来表述。
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同一个句子的语言生命力完全不一样。写好了单句,才能写好复句、写好段落,这是作文极为关键的环节。同时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同一个词,应当尽量用双音节词、多音节词来替代单音节词表述。同一个意思,用诗意美化的笔触去写,那么效果就不一样。好的文章几乎都是由美词佳句组成的,假设随意抽几个句子出来品味,会发觉越读越有味道了。湖南师范大学佘同生教授提出,对于文章“不仅仅要弄清楚写了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是怎么写的”这一观点,笔者极为认同。笔者曾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著作,但许多人都是停留于对故事情节的感慨和思考,却并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每一位出场人物的语言刻画和环境、心理诸方面描写的奥妙之处。学生读范文时应仔细体悟句子的写法,平时写作时尽量把口头语改成书面语,哪怕有点文绉绉也是不要紧的。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字词需要反复推敲。把句子写好了,就好比僅仅使用七块积木,就可以搭出千变万化的七巧板图案,这样的文章自然会化腐朽为神奇,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丰富素材积累。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明确提出,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可见,《普通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最首要的便是要求学生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生活的美好,并力求有个性、有意识地应用于写作之中。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丰富的作文积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源泉,只有给创新能力培养加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它才能够茁壮成长。有了积累,写作时才能如行云流水。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捕捉灵感的能力。
1.锻炼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学生思维火花的撞击是巨大的,它可能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导火线。当然,观察离不开思考,要认真地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如:雨后的一道彩虹,蔚蓝天空的白云朵朵,夏天荷叶上的雨滴等,当我们去思考时,首先就会用自身的知识来分析解决。一旦不能解决,我们就会再去观察,同时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用所学知识认识未知世界,并力求有所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时的灵光闪现,对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练就丰富的想象力
作文是创造性行为,它不仅需要真实的材料,更需要作者的创新意识。想象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培养想象力要引导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的经验,不断丰富表象。首先,在教学环节中启发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想象。其次,明确写作的目标,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想现在,大家都是未来世界的发明家,可以异想天开,当然也不能胡思乱想,深入探索想象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爱好篮球的可以设想发明些什么“秘密武器”,让中国篮球冲出亚洲,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喜欢海洋的可以带上你的科学研究成果,去海洋世界遨游一番……再次,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教师举事例,具体启发学生表达,写成文字。最后,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和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与丰富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思维的自身首先要具有创新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
3.捕捉绝妙的灵感
灵感的培养与训练主要是激发学生内在隐潜的写作冲动,使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在写作文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生活,调动其写作兴趣。同学们回到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以及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都可以产生灵感,同学们也许发现不了生活的美,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如春天到了,问同学们:“我们要去自然中寻找春天,你们愿意吗?”他们会非常高兴,于是,我们就可以开展“我为春天画张自画像,我为春天谱支曲”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也为学生写文章打下基础。
三、培养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为了改变下笔难的状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中可写的材料,注重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来源主要有阅读和生活实践两个途径。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品位。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读懂教材,从中获得读书的方法,然后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读课外书,应做到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读各种书,并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其次,要求学生把精读和博览群书结合起来,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丰富写作素材。第三,阅读教学的优化能够使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朗读和背诵美文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特别是词汇和句式,所以,教师应加强阅读教学,并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的要求和指导。
生活实践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社会,用心去体验生活,养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让他们不仅会观察事物,还会分析事物,真正地理解所接触的人或事。同时,将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写作准备材料。只要学生具有了观察的能力,拥有写作题材的源泉,再训练其“如何提取”的能力,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找准生活中的“说话点”,那么生活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磨山,徜徉在大自然中,丹桂飘香,层林尽染,鸟语呢喃……大家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回到课堂上,让学生回忆秋游情景,此时,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
学生的写作心理差异很大,中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适应这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要任意限制学生写作的题材和形式,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取材立意、布局谋篇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差异,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编辑: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