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7-05-04杨颜
杨颜
【摘要】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方式的概念及其特点,然后介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具体应用策略,其中包括应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点明文章题旨、感受诗歌意境等。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61-02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此外,还应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之形成适合自身的良好的性格与人格。
微课是一种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并普及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不仅打破了语文教学以语言和文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模拟了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中的重难点、更加清晰地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语文中的诗情画意。此外,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将初中语文课文中单一的文字通过微课这种新型方式转换成为声音、视频、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文背景的理解,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感受诗文中的美妙意境,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视频中记录了某些名师对课文中重难点的精彩讲述。或者是与课文背景相关的图像资料。或者是烘托课文意境的动画等丰富的内容。此外,微课的组成部分还包含与教学主旨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测试、反馈等一系列教学内容,从而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如此看来,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需要一线老师们不断地探讨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而更加轻松地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多是内涵丰富、内容精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与作者在生活经历、年龄、生活环境、思想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导致他们难以理解课文中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等,结果使许多学生都陷入了死记硬背的死循环中:不理解就背,背过之后还是有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这也是许多学生感觉语文无用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微课对扭转这种困境会有所帮助,比如,微课可以很形象、具体地将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为具体地了解作者的形象,更加详细地了解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心理背景等,这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名师对重难点的精彩讲解引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文字想象到苏州园林的美,但是苏州园林具体是怎样的,很多学生依然难以理解,如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外,课本设计时由于排版的要求,插图较少,这使得许多北方的或者没有到过苏州园林的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描述。此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通过微课这种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苏州园林的知识,向他们展示典型的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景致,再配合讲解视频中的音乐,使学生更轻松地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同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也是教师提出并解决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发现、解决的。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信息载体、以引导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接受视频中对作者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背景等内容的启发,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课文本来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其中确有两处详细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这两处在叙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多余的吗?这是学生常常存在疑问的地方。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将文中所描写的自然环境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一幅画面中,天空蔚蓝,大海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另一幅画面中,天空阴暗,大海呈现灰白的色彩。由此,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作者描写的是同一个事物,对事物的看法却不同,这是明显的心理上的转变,并理解作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微课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这一艺术手法,并且提高了想象能力,极大地促进了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3.借助微课.点明文章题旨
由于初中生的思考、总结能力仍处于培养、提高阶段,虽然课文多采用大家所作的主旨明确的文学经典。但是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依然感觉难以抓住文章主旨,因而难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寻找文章主旨,并提高提炼主旨的能力。
比如,《生命生命》一课,作者通过画面感极强的描述来表达生命的坚强,最后总结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只能感受到作者所强调的生命的坚强,而难以体会到点明文章主旨其实是最后的总结段,更难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此,教师可以在轻快的配乐下利用多媒体呈现3幅画面:柔弱的飞蛾鼓动着翅膀在“我”的手中极力挣扎:砖缝中的一粒香瓜子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倔强地生长,昂然挺立;放在胸前的听诊器“咕咚、咕咚”发出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最后展示文章总结段:要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总分结构,并能轻松地捕捉到文章的主旨。
4.利用微课.感受诗歌意境
调查发现,诗歌意境赏析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一般而言,学生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下可以比较轻松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但要准确而有逻辑地把握和描述就变得比较困难。究其原因,诗句多比较抽象,需要经过深层次的联想才能把握其中的含义,因此,对诗歌意境的赏析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比如,在教学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画面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将文中所描绘的宏伟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景色中进行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诗人当时豪迈奔放的情怀、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總之,微课教学将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具有直观、清晰、生动的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形象性、趣味性,方便学生在探索、思考中接收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水平。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