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05-04王远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王远芳

【摘要】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顺利进行交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外语教学离教学目的的达成还有很大距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英语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重视听力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在教学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对比教育;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65-02

2015年10月,一个由15名丹麦师生组成的教育考察团受邀来到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为此,学校招募了一批学生志愿者,负责接待丹麦师生。在这一周里,他们和丹麦师生一起上课、就餐、参加课外活动,笔者有幸全程参与,对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了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1.丹麦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主动、自信

中国学生在面对丹麦学生时普遍较为内敛、腼腆,只有少数中国学生能主动做自我介绍,主动向丹麦师生介绍中国文化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丹麦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明显高于中国学生

在交流过程中,即使是英语成绩较好的中国学生,也不能完全听懂丹麦学生的表达,自己演讲时更是错误频出,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3.中、丹在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双方交流起来较为困难

中国学生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缺乏必要的认知,又对中国文化自身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双方在交流中经常出现误解对方意思的情况。

一、思考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往,外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同异族语言的使用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必然会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为了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但从丹麦师生来访的现实表现来看,我国的外语教学离教学目的的达成还有很大的距离。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缺失呢?

1.教师主导的课堂文化

长期以来,充斥于课堂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课堂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渐渐丧失,即使得到主动表达的机会也对交流缺乏兴趣。正因为如此,要使学生真正敢于“开口”,就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應试第一的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对高中教学具有直接而现实的导向作用。而在当前高考制度下,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考查要求过低。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英语科目为例,听力部分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高等院校在录取时的参考,口语则只作为报考英语专业学生的考查科目。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但就考试而言,重视读和写无疑更为有效。正是在这一价值导向下,教师和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听”和“说”的漠视。

3.跨文化意识教学的缺失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词汇意义和语用功能上的中西差异,加之受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障碍在所难免,要扫清这些障碍,没有外在因素积极主动的引导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受教师自身素质、教学实际需要等方面的影响,多数学校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摈弃一切以高考为导向的价值观,要采取多种形式实施跨文化教学,从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实践

基于对丹麦学生来访的观察和思考,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主动交流。此外,还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组织开展交际实践活动,从而显著增强了学生主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愿望和能力。

1.实施对话教学.倡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展开教学,在对话中达成教学目的。在学习方式上,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按照英语学习水平高低搭配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成果,并就分歧展开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作为英语课堂的唯一“合法”语言成了学生交流的媒介,他们感到既好奇又有趣,虽然小组交流中时常会有病句出现,但已经不再是“哑巴”英语。例如,在学习Unit 4 Earthquakes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了解地震的成因、中外重大地震灾难、地震避难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再在课堂上用英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重视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听懂对方的语言,才能与之进行正常的交流。听力水平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用书的听力材料之外,还可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天收听VOANews(美国之音),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使之学习纯正的美式发音,又能帮助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新闻及文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每周会安排一个课时专门用于听力教学,教给学生获取英文信息的有效策略,引导他们逐步纠正不良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的听力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3.增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目标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条件”,只有把握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与语言的持有者展开真正意义的文化交流,因此,作为英语的学习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英美文化素养才能真正理解英语的内涵。比如,在向学生介绍“Christmas”(圣诞节)时,笔者就系统地向他们讲解Jesus(耶稣)、Christmas Eve(平安夜)和Santa Claus(圣诞老人)等相关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使他们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对英美人常用的“oh my god”(我的天啊)“Friday face”(愁眉苦脸)“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等俗语有了更加感性、确切的认识。

4.强化对比教育,增强文化意识

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要把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对比法,将东西方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帮助学生获取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受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的影响,英语和汉语在表达用语的选择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在用语上的差异,以有效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此,笔者专门利用选修课时间为学生开设“中西文化差异”讲座,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总结中西方在姓名构成、招呼语、告别、做客、赞扬、道歉、谈话题材、习惯用语、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对比,学生对英美国家人们交际用语的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5.开展交际实践.提高交流能力

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直接而现实的影响,对学习者而言,最佳的学习方式是置身于目的语文化环境的浸润之中。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是每个中国学生都有机会置身于英美国家、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但是若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就会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当前很多中小学引进了外教,这为难以走出国门的中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外教的支持下,我校每周开设“英语角”,不仅本校学生可以参加,而且还定期邀请知名外企的外籍人士参加,学生在其中不仅锻炼了交际能力,而且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英语角”举办半年多来,参与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开口讲英语”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似乎不再那么困难。

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学习外语是为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搭建平台,而不仅仅是解答用外语书写的试题。提高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外语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并积极为跨文化交际实践创造条件。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